【名句】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論于淑媛;有龍淵之利,乃可以議于斷割。
【注釋】
選自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
南威:春秋時著名美女。
淑嬡:賢美的女子。
龍淵:古代寶劍名。唐代時,因避高祖李淵諱,改作“龍泉”。
【賞析】
曹植從詩文評論和鑒賞的主體角度,明確提出,具備高度的藝術才能與文學素養是評論者和鑒賞者必須具備的條件。他指出:
“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論于淑媛;有龍淵之利,乃可以議于斷割。”
意思是:有南威那樣姣好的容貌,才可以正確評論姑娘的美丑;有龍淵寶劍那樣鋒利,才可以議論刀劍能否切削斷割。
曹植認為,詩文的評論和鑒賞,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妄加評說的。他用“南威之容”、“龍淵之利”作比,要求詩文評論者和鑒賞者,自己須先具備基本的藝術素養,有過人的才能和水平,才有資格評價別人,才能真正欣賞優秀的詩文作品,并作出公正的評價。否則,便很難正確理解和評判他人作品,甚至可能把壞作品當成好作品,把好作品說成壞作品。
顯然,曹植提出這番見解是有針對性的。當時,劉季緒之流才能平庸,趕不上作者,卻喜好詆訶他人、挑剔利弊。所以曹植有感而發,提出評論者和鑒賞者須具備較高的才能和水平,才有資格議論創作,不無道理。
然而,如果依此理推斷下去,必然得出:欲衡量屈、宋之文,必須具有屈、宋之才,便不太切合實際了。文學史上,長于議論而短于創作者,大有人在。如南朝梁鐘嶸《詩品》評陸厥,謂其“自制未優,非言之失也”,即說明理論批評與藝術創作在同一個文人身上,其長短得失常常是不均等的。因此,曹植高標準要求評論和鑒賞者,似乎求之苛刻了一點。
此外,曹植還指出:人各有偏好喜尚,創作的道路和風格各不相同,如海畔有逐臭之夫,墨翟有非樂之論,因此評論和鑒賞者在評鑒他人的作品時,不可以個人的偏好,強求別人認同遷就。如果評論和鑒賞者人人都能做到這一點,則有助于文學評論和鑒賞的健康進行。
上一篇:騏驥長鳴,伯樂昭其能。|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