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注釋】
選自三國蜀·諸葛亮《前出師表》。
親:親近。
遠:疏遠。
先漢:前漢。指西漢。
興隆:興旺。
后漢:即東漢。實指東漢末年。一般認為,由于漢桓帝、漢靈帝昏庸無能,用人不當,政治腐敗,造成漢末大亂。
傾頹:衰敗。
【賞析】
三國蜀后主建興五年(公元227年),諸葛亮率兵北伐,駐軍漢中,臨行前飽含憂慮,給后主劉禪上了這份《出師表》。諸葛亮從北伐的全局考慮,希望劉禪發揚先帝的品德,尊賢納諫,勵精圖治,修明政治,以期治蜀安邦,保證北伐順利進行,最終平定天下。諸葛亮說: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意思是:親近賢能之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興隆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能之臣,這是后漢傾頹的原因。
北伐曹魏,統一天下,是蜀漢建國以來的既定方針,而令諸葛亮放心不下的是他率軍出征后的國內政治。后主劉禪軟弱無能,親佞遠賢,給蜀漢的發展蒙上了陰影。為了保證北伐有鞏固的后方,為前線軍事斗爭提供可靠的保障,修明內政便成了當時的第一要務。
修明內政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以前漢的興隆、后漢的傾敗為鑒戒,規勸后主要“親賢臣,遠小人”,信任眼下一批貞良死節之士,去實現興復漢室、一統天下的大計。史稱劉禪嬖昵小人,聽用宦官。所以諸葛亮還有針對性地提了另外兩條措施:一是內廷(宮中)與外廷(府中)須一視同仁,不能刑賞偏私、內外異法。二是推舉郭攸之、費祎、董允等賢臣主持朝中政事,薦舉將軍向寵掌管衛戍營隊,將后方的軍政大權交付在可靠的人手里,國事就不致發生混亂。
這幾點建議,著力點都在“親賢臣,遠小人”上,這不僅體現了諸葛亮關于修明內政、恢宏士氣的主張,而且切中后主劉禪自身的弱點,有鮮明的針對性和指導性。
但是,諸葛亮反復勸導的話,劉禪并沒有認真接納。諸葛亮去世后,蜀漢迅速衰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劉禪重用小人,疏遠忠臣。由此看來,劉禪確實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而非可以開一代偉業的賢明君主。
上一篇: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論于淑媛;有龍淵之利,乃可以議于斷割。|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鞠躬盡力,死而后已。|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