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
【注釋】
選自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
熙熙壤壤:人來人往、喧鬧紛雜的樣子。壤,通“攘”。
【賞析】
司馬遷的《貨殖列傳》一文,針對當時重農抑商的時弊,著重闡述了重商主義的經濟思想。司馬遷認為,追求財富和“與王者同樂”的物質生活是人的一種自然屬性,天賦本質。他說: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
意思是:普天下人來人往,都是為了追求利益;普天下人們喧鬧紛雜,都是為了尋求財富。
司馬遷認為,財富能使人避免貧困,過上舒適的生活,所以人們的各種活動,都可歸結為為了獲得財富,“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學而俱欲者也”。同時,經濟的發展和人民貧富的狀況,影響和決定著社會的風尚和文明程度。只有當人民生活富裕了,才會有更多的精神文化追求,人們的思想境界、品德節操才會進一步提高,“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生于有而廢于無”,社會秩序才能真正趨于穩定和和諧。
在社會政治生活中,財富發揮著不容忽視的影響和作用:它可以給社會關系染上各種不同的色彩,可以改善人們在社會關系里的位置。政治上,由于擁有令人羨慕的財富,出現了“千金之子不死于市”的現象,烏氏縣(秦縣名,縣治在今寧夏固原市東南)一個從事畜牧的名叫倮的人,因為財富而得以側身于“列臣”之間,而巴郡(秦郡名,郡治在今重慶市江北區)一個經營朱砂礦的寡婦清也因為財富而得到了“禮抗萬乘”的優遇。此外,孔子學說能夠揚名天下、流芳于世,也是因為得到了商人學生子貢的財富支持。所以,人們追求財富是好事,不是壞事,不但不應該加以攔阻,還應當給以鼓勵和幫助。任何人都須有自己獲得財富的本領,而一個只要有才能的人專心努力地去工作,就一定能夠創造和積累財源。
司馬遷大膽地否定了視商業為社會末業的習慣看法,創造性地提出了重商主義,并從此觀點出發,提出了一種與傳統思想相反的新見解,指出商人不僅于社會無害,而且扮演著人類經濟社會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商人的活動同農、工的活動一樣,都是財富的源泉。雖然商業不能直接創造財富,但它可以有力地促進財富的積累和創造。商業發展了,商品生產也會跟著發展。相應的,作為交換手段和價值尺度的貨幣,自然會以同樣的幅度增多。大量的貨幣裝進了人們的腰包,從重商主義觀點看,就是社會財富增加了。
上一篇: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詩人之賦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