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注釋】
選自晉·李密《陳情表》。
外:指自己一房之外的親族。
期(jī)功強近之親:指近親。期:指期服,喪禮名,服喪一年。根據喪禮,祖父母、伯叔父母死,服期服,守喪一年。這里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喪禮名,分大功、小功。大功,叔伯兄弟、姊妹死,服大功服,守喪9個月。小功,曾祖父母、叔伯祖父母死,服小功服,守喪5個月。這里指穿大功服(9個月)、小功服(5個月)的親族。
應門:照應門戶。
童:同僮,仆人。
煢煢(qióngqióng):孤獨無依的樣子。
孑(jié)立:孤立。孑,一作“獨”,單。
形影相吊: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吊,慰問。
【賞析】
蜀漢滅亡后,李密由蜀入晉。李密幼年喪父,母親改嫁,從小依賴祖母撫養成人,所以侍奉祖母十分孝順,是出名的大孝子。《三國志·楊戲傳》注引《華陽國志》說:“(密)事祖母以孝聞,其侍疾則泣涕側息,日夜不解帶,膳飲湯藥,必自口嘗。”由于他孝名彰著,晉泰始三年(公元267年),晉武帝先后兩次召其為郎中和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無人奉養為由,婉言推辭。但他曾經在蜀漢任職,所以擔心引起晉武帝誤會,以為自己矜守名節,留念舊朝,于是上了這篇《陳情表》,申述自己暫時不能應召赴職的衷情。情意懇切,文筆婉曲。他說: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意思是:我這一房人,沒有守喪9個月和5個月的近親,家里沒有可以照應門房的童仆。一個人孤獨無依,只有身子和影子相互安慰。
作者為了強調自己辭不赴命的原因,著重描寫了李氏宗族的衰微:李家三代獨脈單傳,家門衰微,福氣稀薄,自己很晚才有兒子,太小不能濟事。所以他說,李氏家外無親族,內無童仆,除了生病的祖母,只有自己孤單無依地生活,每天唯有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這就突出了自己獨支門戶,孤獨凄涼的家境,也表明了“奉親養老,舍我其誰”的特殊情況。
而在“侍親”問題上:祖母早已疾病纏身,常年臥床不起,正需孫兒盡孝,自己怎能離開有養育大恩的祖母而不侍候湯藥呢!所以李密凄切地說,“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這就辭情懇切地表明,自己在“盡忠”和“盡孝”面前,暫時不能應召而必先盡孝的情由,令人心生同情并深信不疑。
李密的陳情表,語出自然,不事雕飾,感情真摯,有一種凄婉動人的感情力量。所以晉武帝讀表后,深受感動,贊賞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晉書·李密傳》)不僅恩準了他的陳請,而且“嘉其誠款,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清吳楚材、吳調侯《古文觀止》)這也是它成為千古傳誦名篇,千載而下,讀來仍然感人至深的原因。
上一篇:堯、舜之君世,許由之巖棲,子房之佐漢,接輿之行歌,其揆一也。仰瞻數君,可謂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動,各附所安。故有處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論。且延陵高子臧之風,長卿慕相如之節,志氣所托,不可奪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發言為詩者,詠其所志也;升高能賦者,頌其所見也。美物者貴依其本,贊事者宜本其實。|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