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歸真返璞①,終身不辱。
【出處】
《戰國策·齊策四》,作者劉向,西漢經學家、文學家,著有《新序》、《說苑》等。
【注釋】
①歸真返璞:去除外飾,回復純真、質樸的本質。
【譯文】
去掉外飾,還原自己真實的面目,一生就不會蒙受羞辱。
【賞析與啟迪】
“人之初,性本善。”這是中國兒童蒙學讀本《三字經》中的開篇之句,也是儒家所推行的性善論的基調,強調正直、善良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人的善良天性總是會遭到種種考驗。由于受各種貪欲、惡念的影響,有的人漸漸迷失了本性,泯滅了人性和良知,使得許多美好的品質消失殆盡。這樣的人不可能在事業上有所建樹,也不可能贏得社會的認可,只會讓自己終生蒙羞。
歸真返璞的本質,就是滌盡靈魂的污垢,去除心靈的蒙塵,遏制貪欲,拋卻惡念,不取非分之財,不謀非法之利,不行非法之事。
愿廣大青少年始終秉持正直、善良的天性,增強對不良習氣的免疫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正直、善良的天性陪伴你們茁壯成長。
上一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