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怒而不怒,奸臣乃作;可殺而不殺,大賊乃發》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乃:就。作、發:產生。該威怒而不威怒,奸臣就會產生;該鎮壓而不鎮壓,犯上作亂之人就會興起。指制裁邪惡必須勇猛果斷,不可姑息養奸。《六韜·文韜·上賢》:“可怒而不怒,奸臣乃作;可殺而不殺,大賊乃發。兵勢不行,敵國乃強。”
【例】人不能一味地只講溫和慈善,“可怒而不怒,奸臣乃作;可殺而不殺,大賊乃發。”等到奸臣猖狂、盜賊作亂時,就是對民眾的犯罪。(張行義《從“慈不帶兵”說起》)
又作〔當怒不怒,奸臣為虎;當殺不殺,大賊乃發〕
【例】當怒不怒,奸臣為虎;當殺不殺,大賊乃發。(晉·葛洪《抱樸子·用刑》)
上一篇:《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