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題型作文借鑒·材料作文·哲理型文字材料
1981年高考作文:仔細閱讀下邊這篇短文,寫一篇讀后感。
毀樹容易種樹難
楊樹橫著種可以活,倒著種也可以活,折斷它再種仍然可以活。
可是,十個人種楊樹,只要有一個人毀它,就沒有一棵活楊樹了。
種樹的有十人之多,種的又是很容易活的楊樹,卻經不住一個人毀它。原因是什么?毀樹容易種樹難。
作文題:讀《毀樹容易種樹難》
例文
讀《毀樹容易種樹難》
□遼寧考生
我曾經在枝葉婆娑的楊樹林中漫步,以躲避炎炎烈日的暴曬;我亦曾在楊花飄飄的季節低吟著“春城無處不飛花”,然而,我卻從未思考過楊樹的“毀”與“種”的道理。今天,一篇寥寥數語的短文促我沉思起這個似乎再淺顯不過的道理來了。
不錯,“毀樹容易種樹難”。記得有這么一篇報道,一位勤懇的農民,花費了10年之久,把家鄉的荒山禿嶺換上了綠裝,然而,一場浩劫卻使得那郁郁蔥蔥的山林毀于一炬,老人痛哭流涕。盡管“四人幫”粉碎后,他又栽下株株幼苗,若要成林,卻又需10年之久。人生能有幾個10年!
人們常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人才又何嘗不是如此? 我國古代在封建統治的桎梏下扼殺的人才何止千萬!“斗酒詩百篇”的李白,可謂才華蓋世,然而卻終生郁郁不得志,遍訪九州,報國無門,終于客死他鄉。不然,他的成就不止是在詩文上了。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岳飛,這位有著“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豪邁氣概的錚錚鐵漢,竟被“莫須有”的罪名輕輕斷送了性命。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統覽歷史,封建制度便是窒息人才的罪魁! 龔自珍曾大聲疾呼“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在那個時代,他的話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夢想,因為即使人才經過嚴師砥礪和自己的奮斗,飽受磨難而終于脫穎而出,又哪里禁得住封建統治者的大棒的砍殺呢!
林彪、“四人幫”不僅為自己黃袍加身不擇手段,在對待人才上也忠實地繼承了封建統治者的衣缽。在他們的淫威下,張志新們在枝青葉綠的青春年華中倒下去了;陳景潤們正當生命力旺盛的時期,亦被折磨得傷痕累累,貽誤了美好青春。至于那些先天不足的在大躍進年代出生又恰逢文化大革命的風刀霜劍的青年人,又有誰不是被他們“培養”得枝殘葉損?!
不錯,毀樹容易種樹難!
我們常常在藝苑、文苑、科學的百花園中流連忘返,驚嘆于滿腹錦繡才、一身絕妙藝的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的橫溢的才華,鬼斧神工般的技藝,卻很少想到他們在結出碩果前所經歷的艱辛,以及園丁剪枝、澆水的苦心培育,也更少想到他們可能遇到的如魯迅先生所說的棒殺的厄運。實在的,居心叵測的“毀樹人”遠遠沒有絕跡,也許,有的人也清楚地懂得毀樹容易種樹難的道理,卻仍在自覺不自覺地扮演毀樹人的角色。不是嗎? 以學歷、資歷壓人的教條主義,在人才歸隊的問題上的本位主義仍舊陰魂不散!
為了祖國的四化更早地來到,讓“種樹人”再多些吧!
借鑒提示
所謂哲理型文字材料作文,即所給的是一則經過加工提煉的寓言故事或一段具有哲理意味的文字,要求考生由此生發進行寫作。這類作文的重點就是審題,務必全面解讀,把握所給材料蘊含的哲理(主旨),確定寫作中心話題或寫作角度。材料所揭示的道理往往與現實中某種現象或問題是對應的,把握了文字材料的內涵就找準了現實中的某個問題和現象。其基本審題過程:原材料→(提煉、整合、歸納)→話題式材料→(審題、立意)→寫作。以本文為例,作者由“毀樹容易種樹難”的哲理材料,歸納上升到當時社會生活中的人才培養問題,既而反思歷史,呼吁未來。在進行這類作文時,不要急于動筆,也不要為材料表面的意義所迷惑,因為淺近的寓意常常會讓我們一不小心就寫成了“再現材料”的文章,最后只能是“膚淺”地敷衍成文,而把材料蘊含的深刻“主旨”給淡化甚至丟棄了。
附例
1986年材料作文(材料及要求見附錄)
樹木·森林·氣候
——談對不正之風的抵制
一棵樹不能改變氣候,只有森林才能改變氣候,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果溫度適宜,樹木就迅速生長起來,形成茂密的森林,大片森林的出現,會使氣候變得更好。
眾所周知,這是一種自然現象,但經我們深深體味,卻頗具哲理。這同我們當今社會上對不正之風的抵制有著驚人的相像之處。我們每個人就像一棵孤零零的樹木,對不正之風這種氣候,我們無能為力,可是幾十人,幾百人,幾千人,乃至整個社會所有的人,肩并肩,手拉手,形成堅固的防護林,那就一定能抵制不正之風,扭轉我們的社會風氣,使我們的社會弊絕風清。因此,抵制不正之風,一兩個人是無濟于事的,而是要靠整個社會。
靠整個社會,實際上就是靠每個人從我做起。因為社會本來就是由人按照各種關系組成的。如果每個人不從自己做起,那靠社會也就成了一句空話。我認為,社會風氣至今雖有好轉,但仍無大改觀的原因,重要的一條就是人們不能從自己做起。
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幅漫畫,某君排隊買排骨,排到跟前恰好售完,可這時,一位女同志提著上等的排骨姍姍而出,當然是從柜臺里面。頓時,這位同志儼然成了與不正之風作斗爭的英雄,大談社會風氣的弊端,義憤填膺。可這時一個小女孩跑來說:“爸爸,快回家,姑姑沒排隊就買到了好排骨!”某君一下子眉飛色舞,回家去了。現在有不少人就像這位某君一樣,凡事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對己無利,則怒發沖冠。這實質上是一種自私自利的表現,是封建社會的余毒。
森林之所以能改變氣候,是因為它是由一棵棵樹組成的整體。每一棵樹的每一片樹葉都在進行著光合作用,在釋放清新的氧氣,都在分泌著一種黏性物質,粘住和殺滅空氣中的細菌。而我們每個人也要盡自己的責任來抵制不正之風,如果你靠我,我靠他,總以為靠像安珂那樣的英雄,那不正之風永遠也不會被扭轉,什么靠整個社會也成了一句空話。
不正之風也并不是多么可怕。“文革”前的風氣不就很好嗎,這都是在那榮辱易位、文明遭劫的年代里慢慢滋長蔓延的。現在,黨中央決心狠抓這個問題,有決心,有措施,我們每個人更應當從我做起,再莫做那“動口君子”。一要自己不搞,二要堅決抵制,只有這樣整個社會才能成為綠色城墻,凈化我們的社會風氣,使它弊絕風清!
上一篇:作文表達技巧借鑒·詠物抒情
下一篇:不同題型作文借鑒·話題作文·因果關系型話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