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圖窮匕見
【溯源】
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三》:“軻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釋義】
打開地圖,于是露出了卷在里面的匕首。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后,真相便顯露出來了。
【故事】
戰國末期,秦王嬴政一心想統一中原,他重用尉繚、李斯等人,改革政治制度,發展農業生產,增強軍事實力,后來秦國逐漸強大,開始以大壓小,以強欺弱,不斷向其他六國發動進攻。很快,秦國拆散了燕國和趙國的聯盟,連續占領了燕國的多座城池。
燕國的太子丹原本在秦國當人質,他見秦王嬴政決心兼并列國,又見他奪去了燕國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國。他恨透了秦國,一心想誅殺秦王,復興燕國。但太子丹既不操練兵馬,也不打算聯合諸侯抗秦,而是把燕國的命運寄托在刺客身上。他花費巨資,尋找刺客去秦國刺殺秦王嬴政。
后來,太子丹物色到了一個很有本領的勇士,這個人叫荊軻,太子丹把荊軻收在門下當上賓,把自己的車馬給荊軻坐,自己的飯食、衣服讓荊軻一起享用。荊軻很感激太子丹,一心想報答知遇之恩。
公元前230年,秦國滅了韓國。過了兩年,秦國大將軍王翦占領了趙國都城邯鄲。秦軍一路向北,漸漸逼近了燕國。
太子丹看到這樣的形勢,十分焦急,就去找荊軻。太子丹憂愁地說:“我國的軍隊如果和秦軍交戰,簡直就像雞蛋砸石頭;如果要聯合各國合縱抗秦,恐怕是來不及了。我想派一位勇士,扮成使者去見秦王,用武力逼他退還燕國的土地。秦王要是答應了最好,要是不答應,就把他刺死。您看行不行?”
荊軻說:“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邊,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們是誠心向他求和去的。聽說秦王早就想得到燕國最肥沃的土地督亢(今河北涿州市一帶);另外秦國的將軍樊於期,現在流亡在燕國,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他。我要是能拿著樊將軍的人頭和督亢的地圖去獻給秦王,他一定會接見我。這樣,我就可以找機會對付他了。”
太子丹感到很為難,說:“督亢的地圖好辦,可樊將軍受秦國迫害,特地來投奔我,我怎么忍心傷害他呢?”
荊軻知道太子丹心里不忍,便私下去找樊於期,對他說:“如今我有一個主意,能幫助燕國解除禍患,還能替將軍報仇,可就是說不出口。”
樊於期連忙問道:“什么主意,你快說!”
荊軻說:“我決定去行刺秦王,可就是怕見不到秦王的面。現在秦王正在懸賞通緝將軍,如果我能夠帶著您的頭顱去獻給他,他準能接見我。”
樊於期說:“好,為了了卻我的心愿,你就拿去吧!”說著,他拔出寶劍,割頸自殺了。
太子丹事前準備了一把鋒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藥煮煉過。這把匕首只要輕輕刺破人的皮肉,那人就會立刻氣絕身亡。他把匕首送給荊軻,作為行刺的武器,然后又派了個十三歲的勇士秦武陽,做荊軻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荊軻從燕國出發到秦都咸陽去。太子丹和少數知道這件事的人都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邊去送荊軻。臨行的時候,荊軻高聲唱道: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大家聽了如此悲壯的歌曲,知道他有去無回,都傷心得流下淚。荊軻拉著秦武陽跳上車,頭也不回地走了。
荊軻到了咸陽后,賄賂秦王的寵臣蒙嘉,替他求得朝見秦王的機會。秦王嬴政聽說燕國派使者把樊於期的頭顱和督亢的地圖都送來了,十分高興,就命令在咸陽宮安排隆重的儀式接見荊軻。
朝見的儀式開始了,荊軻捧著裝了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武陽捧著督亢的地圖,一步步走上朝堂的臺階。但是這個秦武陽看到秦國朝堂如此威嚴,就不由得害怕地發抖起來。
秦王嬴政左右的侍衛一見,吆喝了一聲,說:“使者的臉色怎么變了?”
荊軻回頭一瞧,果然見秦武陽的臉色又青又白,就笑著對秦王嬴政說:“他是北方蠻夷地區的粗陋之人,從來沒見過大王的威嚴,免不了有點兒害怕,請大王原諒。”
秦王嬴政畢竟有點懷疑,對荊軻說:“叫他把地圖給你,你一個人獻上來吧。”
荊軻從秦武陽手里接過地圖,捧著木匣上去,獻給秦王。秦王嬴政打開木匣,見里面果然是樊於期的頭顱,非常高興,又叫荊軻拿出地圖來。荊軻把一卷地圖慢慢打開,到地圖全都打開時,預先卷在地圖里的匕首就露了出來。
秦王一見,驚得跳了起來。荊軻連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的袖子,右手揮著匕首向秦王的胸口直扎過去。
秦王使勁地向后一轉身,把那只袖子掙斷了。他跳過旁邊的屏風,剛要往外跑,荊軻已拿著匕首追了上來,秦王一見跑不了,就繞著朝堂上的大銅柱子跑,荊軻緊緊地追著,兩個人像走馬燈似的圍著柱子轉圈。
大殿上雖然有許多官員,但是因事發緊急,他們又手無寸鐵,一時都不知道怎么辦好了;殿下雖然有許多手持兵刃的侍衛,但按秦國的法令,沒有秦王命令是不準上殿的,所以盡管大家急得團團轉,也沒有人召殿下的侍衛上殿。
這時,隨從的醫官夏無且急中生智,拿起案幾上的茶杯對準荊軻扔了過去。荊軻用手一揚,那個茶杯就飛到一邊去了。就在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往前一步,拔出寶劍,砍傷了荊軻的左腿。
荊軻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但他仍把匕首直向秦王投擊過去。秦王往右邊飛快地一閃,那把匕首擦著他耳邊飛過,打在后面的銅柱子上,“蹦”的一聲,直冒火星。
秦王見荊軻手里沒有武器了,又上前向荊軻刺了幾劍。荊軻身上受了八處劍傷,知道自己已經失敗,苦笑著說:“我沒有早下手,是因為我本想逼你先退還燕國土地,以報答太子丹啊!”
這時候,侍衛們也一起趕上殿來,將荊軻殺死。臺階下的那個秦武陽,也早就被侍衛們斬殺了。
秦王經此一嚇,憤怒地下詔,增兵遣將,由王翦統率,大舉伐燕。
【智慧語林】
荊軻刺秦王的壯舉最終以失敗告終,但他不畏強暴、扶助弱小、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卻一直為人們所稱道。不過,當時秦國攻滅燕趙,統一六國,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這是個人或少數人的愿望改變不了的,更不是某個刺客的暗殺行動所能阻止,所以荊軻從一出場就注定了失敗的結局。
上一篇:圍魏救趙典故故事|圍魏救趙釋義
下一篇:土崩瓦解典故故事|土崩瓦解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