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周·輪扁斫輪》注釋,意譯與解說
桓公①讀書于堂上,輪扁②斫輪于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斫輪,徐③則甘④而不固,疾⑤則苦⑥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口不能言,有數(shù)存焉于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莊子·天道》
【注釋】
①桓公:齊桓公,春秋時齊國人。襄公弟。名小白。以襄公無道出奔莒。襄公被弒,歸國即位。以管仲為相。尊周室,攘夷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終身為盟主,為五霸之首。晚怠于政事,寵信小人。在位四十二年。及卒,諸公子爭位,霸業(yè)遂廢。②扁:人名,因以制作車輪為業(yè),故稱輪扁。③徐:寬。④甘:松滑。⑤疾:緊。⑥苦:澀滯。
【意譯】
齊桓公在堂上讀書,叫扁的輪匠在堂下斫車輪。他放下錐鑿走上前來,問桓公說:“請問您讀的是什么書?”桓公說:“是圣人之言。”輪扁又問:“圣人還活著嗎?”桓公說:“已經(jīng)死了。”輪扁說:“那么您所讀的東西,都是古人的糟粕了。”桓公說:“寡人讀書,輪人怎能隨便議論!說得出道理還可以,說不出道理就要處死。”輪扁說:“我以我所做的事情來觀察。斫車輪,寬了就松滑不堅固,緊了就澀滯而難入。不寬不緊,全靠手里的功夫心里的體會。雖然嘴里說不出來,而大小分寸卻存在其間。可是我卻不能將它告訴我的兒子,我的兒子也就不能繼承我的本領,所以七十歲了,還在斫輪。古時的人與他所不能傳授的真秘都已經(jīng)消亡了,那么您所讀到的東西,也就是古人的糟粕了!”
【解說】
雖然齊桓公也有點本本主義,但幸好他還能聽得進工匠的勸說,也許正因為這樣,才能成就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大業(yè)。如果干什么事情都要到書上的圣人那里去請教答案,不唯要讓圣人的亡靈不得安寧,而且恐怕自己的君位也是難以保全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思想總是大于語言的,語言文字總是難以完全地、非常準確地窮盡一個人的思想。大概是因為這個緣故,語言也就有了不斷發(fā)展的動力。同時,道是無限的,有限的理性也不可能窮盡道,所以思想也是發(fā)展的。古人有言,盡信書,不如無書,就是要人們不要盲目地去相信書本,活人要是為死人的書本牽著鼻子走,那他還要頭腦干什么。可是這個連輪扁都明白的道理,卻還要用血汗去論證。許多實際上沒讀幾本書,或者沒有讀通幾本書的人卻信奉寧信書,而不信事實的護身教條。因為一旦做錯了事,責任也可由死人去承擔。從這個意義上來看,輪扁不僅有識,而且有膽,而齊桓公雖然是個獨裁的國君,卻還不至于把手里的書本變成棍棒將多嘴多舌的輪扁杖死堂前。然而,需要強調(diào)的是,這并非是在鼓吹新的讀書無用論。書還是要讀的,這是要你了解哪些是糟粕,從而打開你的思路, 但卻不能用生活去抄書。
【相關名言】
書籍使一些人博學多識, 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瘋瘋癲癲。
——意大利·彼特拉克
人做了書的奴隸, 便把活人帶死了。
——華羅庚
上一篇:《墨翟·輪人與匠人》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范曄·遼東豕》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