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晫·犬》注釋,意譯與解說
城之東偏,民家畜一犬,甚贏。一夕,鄰火卒發,延及民家。民正熟寢,犬連吠不覺,起曳其被,寢猶如故。復踞床以口附民耳大嗥,民始驚。視煙已滿室,急呼妻女出,室盡燼矣。民讓謂所親曰:“吾家貧,犬食恒不飽,不謂今日能免我四人于難也。彼日厚享其人之食,而不顧其患難者,其視犬為何如耶?”
——《雜著十種·寓言》
【意譯】
某城的東邊,有一平民家養了一只狗,十分瘦弱。一天夜晚,鄰居突然大燒,火勢一直延伸到那人家。那時他們正在熟睡,狗接連吠叫都沒有察覺,那狗去扯蓋在他們身上的棉被,他們照樣在那里酣睡。狗便盤踞在床上將嘴巴貼近他們的耳朵大聲嗥叫,他們才驚醒。看到滿屋子煙火彌漫,主人急忙叫妻子與女兒奔出,這時屋子都已化為灰燼了。那人對自己的親人說:“我們家里貧窮,這狗經常不能吃飽,沒想到今日能夠使我們四人免于災難。那些每天奢侈地享受他人的酒食,卻又不肯顧及他人憂患的人,他們與這狗相比較相去是多么遙遠!”
【解說】
世上確乎有這樣一種人,他們無功受祿,不斷地接受別人的饋贈、邀約、宴請,可當別人一旦有難時,他們漠然處之,袖手旁觀;或者怕連累自己,逃之夭夭;更有甚者,落井下石,反目為仇。這些人確實還比不上奮力求救主人于困厄之中的那只狗。施恩不望報固然是一種極偉大的美德,人生也遠不是一種庸俗的交換。對于別人的盛情厚意應該銘記在心,永志勿諼,但也不要僅僅因為受了別人的恩惠才去報答別人。只要是人民,是自己的朋友、同志,他們一旦有難,即使未曾給過自己什么好處,也應該挺身而出,見義勇為;相反,那些曾經給過自己益處,但現在已是人民的敵人、民族的敗類那樣的一些人,也不能助紂為虐,為虎作倀,應該規勸他們改邪歸正,棄暗投明。如果本來就是人民的敵人,民族的敗類,當初就不應該存有不健康的心理,貪求他們的施舍,當不食嗟來之食,因為他們的施舍實際是一種糖衣炮彈,人們不應該不分是非黑白,與他們講究禮尚往來。本文作者抹殺了施恩與報恩中實際存在的階級性,肯定抽象的人性,要人們像狗那樣無條件地忠實于自己的主人,這顯然是一種封建觀念。不過作者借此批判了當時社會的某些丑惡現象, 因此仍然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相關名言】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劉向
趨炎附勢的小人, 不可共患難。
——英國·拜倫
上一篇:《左丘明·牽牛蹊田》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戰國策》·獵者得麋》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