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自珍·屏營憂木》注釋,意譯與解說
網摩氏①樹木,七年而不華,或憂之。智者曰:“毋憂!華參于天。”胥摩氏②亦樹木,三日而中柱。其荄也,一日而英,三日而華,七日而華參天。或憂其早成。圣人曰:“子以桃、李、柞③、柘④之愛,愛吾木也;子第以網摩氏之木愛吾木,且猶不可。”越十旬,胥摩氏猶屏營而憂木。自憂其不成,其成也,必弗可識也。
——《定庵全集》
【注釋】
①網摩氏:作品中虛擬人物。②胥摩氏:作品中虛擬人物。③柞(zuo):即柞木,一種生長較緩慢的小喬木,木質堅硬。④柘(zhe):落葉灌木或喬木,樹皮灰褐色, 有長刺,花小, 果實球形。葉可喂蠶。木質堅而細致。
【意譯】
網摩氏栽種了一種樹木,長了七年還不茂盛,有時為此擔憂起來。一個聰明人勸告他說: “不必擔憂!一旦繁茂長大成材,它將會高出云際,參天直立。”胥摩氏也栽種了一種樹木,三天就長得像柱子那樣挺拔。那株樹苗,一天就生機勃勃,三天就枝葉茂盛,七天就高與天齊了。但他有時為它成材過早擔憂起來。一位智能超凡的人對他說: “您這是像愛桃、李、柞、柘這些一般生長慢的樹那樣看待這種樹啊。假如您只用網摩氏栽種的樹的生長速度來要求這種樹,那就更不合適了。”一百天過去了,胥摩氏仍然惶恐地憂慮自己的樹木。當初栽樹時, 憂慮它長不成材; 等它成材了, 卻又不能認識它了。
【解說】
本篇故事以植樹比喻培育人才和選拔人才的道理。作者曾在他的《乙丙之際著議第九》一文指出,歷史發展到 “衰世”,“才士與才民出, 則百不才督之、縛之以至僇(殺)之。”清朝末年扼殺人才的風氣已盛,因為人才的興起,必然“華參于天”,這對封建統治將會形成威脅,造成動搖統治的不利后果。胥摩氏的“屏營憂木”就充分表現出他本人是個“庸才”,他名義上在培養人才,實際上又害怕人才的茁壯成長,這種憂木參天的思想情緒,反映了封建統治階級壓抑、束縛人才的思想,也反映了封建統治階級對人才輩出的恐懼心理,當才士才民脫穎而出之時,正是統治者督之、縛之、僇之以扼殺人才之際。所謂人才,指在某專業領域有著超越一般的研究和創造能力的人,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破格選拔人材是人們所希望的,古今中外,多少大賢大才的成就就是靠優良的環境栽培、靠無私的人大力推舉出來的,像胥摩氏那樣按常規用老眼光觀察新事物的人,即使有良好的愿望,也得不到真正發揮作用的人才的。
【相關名言】
知賢之近途,莫急于考功。
——王符
上一篇:《趙南星·屁頌》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莊周·庖丁解牛》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