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周·庖丁解牛》注釋,意譯與解說
庖丁①為文惠君②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 膝之所踦, 砉然響然, 奏刀騞然, 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③,乃中《經首》之會④。文惠君曰:“嘻!善哉! 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 “臣之所好者, 道也, 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 所見無非牛者, 三年之后, 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 臣以神遇, 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⑤大郤,導大窾⑥,因其固然,枝經肯綮⑦之未嘗,而況大軱⑧乎?良庖歲更刀,割也; 族庖月更刀, 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 所解數千牛矣, 而刀刃若新發于硎。彼節者有間, 而刀刃者無厚; 以無厚入有間,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 而刀刃若新發于硎。雖然, 每至于族, 吾見其難為, 怵然為戒, 視為止, 行為遲; 動刀甚微, 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 “善哉! 吾聞庖丁之言, 得養生焉。”
—— 《莊子·養生主》
【注釋】
①庖丁:廚工。②文惠君:舊說以為梁惠王。③桑林之舞:桑林,商湯時的樂曲名,配合該樂曲的舞蹈即為桑林之舞。④經首:堯時咸池樂曲中的一章。⑤批:擊。⑥窾(kuan):洞穴,指骨節間的竅穴。⑦肯綮(qing):肯,附在骨頭上的肉,綮,筋骨連結之處。⑧大軱 (gu): 大骨。
【意譯】
庖丁為文惠君宰牛,手所觸及的,肩所倚著的,足所踩到的,膝所抵住的,無不發出砉砉(hua)然的響聲,進刀的時候也發出騞騞(huo)然的響聲,這些聲音無不合于音節,合于《桑林》樂曲的美妙舞步,合于《經首》樂章動聽的韻律。文惠君看了大加贊賞: “好啊! 技術居然高超到了這樣的地步!”庖丁放下刀來回答說: “我所愛好的是道, 已經超出了技的境界。我開始宰牛的時候,所看到的不過是渾然完整的牛。三年之后,就未嘗能看見渾然完整的牛了。到了現在,我只用心神來領會而不用眼睛去觀看,感官的作用完全停止而只有心神在運用。順著牛體的自然紋理,劈開筋肉的間隙,導向骨節的竅穴,順著牛體的自然結構去用刀,即使連筋骨相連的地方都沒有一點阻礙,而況那些大骨頭呢!好的廚子一年換一把刀,他們是用刀去割筋肉;普通的廚子一個月換一把刀,他們是用刀去砍骨頭;而我現在這把刀已經用過十九年了,所解的牛有幾千頭了,可是刀刃還像在磨刀石上新磨出的一樣鋒利。因為牛骨節是有間隙的,而刀刃是沒有厚度的,以沒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間隙的骨節,當然是游刃寬寬有余了。所以這把刀用了十九年還像新磨的一樣。雖然這樣,每當遇到筋骨盤結的地方,我知道不容易下手,就分外小心謹慎,眼神專注,手腳緩慢,這樣刀子稍稍一動,牛就嘩啦解體了,如同泥土潰散落地一般。這時我提刀站立,左視右顧,感到心滿意足。然后把刀擦凈妥善地保藏起來。”文惠君聽完說:“好啊!我聽了你這個廚夫的一番話, 就明白養生的道理了。”
【解說】
庖丁解牛的刀,其實并不是那把有形的金屬屠刀,而是他的知性,是他的知性把渾然一體的活生生的牛肢解成了經絡骨骼系統。仿佛是一架X光透視機那樣看得清清楚楚,所以說是目無全牛。但是解牛只是一種象征,莊子的原意是希望向人們指出在紛紜復雜,殘酷無情的社會現實中如何利用矛盾沖突的夾縫避免災禍,保全自身的養生之道。當然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不介入社會矛盾旋渦的茍且偷安的辦法,是許多血性男兒所不屑為的。然而莊子的保命哲學固然不足取,但解牛的象征卻仍然可以在其它許多方面提供有益的啟示,譬如庖丁解牛,之所以游刃有余,乃在于他能掌握對象的自然之理,并順應之,這就告誡人們辦事應該避免盲目性,不為表面現象所蒙蔽,而應該做到目無全牛,并順應對象的自然規律,這樣就能取得成功。
【相關名言】
讀書須知出入法,始當求所以入,終當求所以出。
——陳善
上一篇:《龔自珍·屏營憂木》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韓非·彌子瑕》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