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卿·性嗜臟羹》注釋,意譯與解說
某友素厲清真①,薄滋味②,而性嗜豕臟羹。新市屠豕者多不潔。友征召客飲,市豕臟作羹,且戒庖丁③,弗令過滌失其真味。羹既熟,臊氣觸鼻,不可爾臭④。友先自嘗,嘖嘖稱贊曰:“有味哉!有味哉!”客以友為大方⑤,信知其味, 附合羨賞而忘穢。座中有出而殽⑥者。
——《賢奕編》
【注釋】
①素厲清真:向來厲行清潔。②薄滋味:不愛好葷腥。③庖丁:廚師。④爾臭:同“邇嗅”。不可爾臭:不可走近去聞。⑤大方:大行家。⑥殽: 同 “效”, 仿效。
【意譯】
有個朋友,向來十分講究清潔,不愛好葷腥有滋味的食品。但他又特別喜歡吃豬內臟做成的羹,而集市上宰豬的人大多不干凈。一次,他召集了許多客人暢飲,買了豬內臟做成羹,并且告誡廚師,不要在水中清洗過甚,只要稍微洗一下就行了,因為洗得太過分會失掉真味。羹燒熟后,臊氣撲鼻,不可近聞。他自己先嘗了一口,嘖嘖地稱贊道:“味道好極了!味道好極了!”客人們以為他是位美食家,確實知道那味道的好壞,就附和贊賞著,忘記了骯臟。座席中竟有人回家后也模仿做這種羹吃。
【解說】
有人不喜歡大魚大肉也好,喜歡吃臊氣觸鼻的豬內臟也好,只要是他一個人躲在自己家里,一人倡導,自家躬行,所謂自拉自唱,不干預旁人,這就是他自家的自由,用不著旁人說三道四,評頭論足。像這位性獨鐘愛臭內臟的朋友,要用它請客,請大家共同品嘗,就有點強人所難,應該受到指責。奇怪的是,被請者竟然“附合羨賞忘穢”!豈不白日見鬼了?!且慢,原來,請客者是“大方”之家,是權威。權威當然懂得,當然正確,當然不該受到懷疑。誰懷疑了,不能說明別的,只能說明懷疑者是無知,是白癡,就沒臉見人。于是乎,大家捏著鼻子吃臭大腸,喝臭肚子湯;吃多了,味覺,嗅覺麻痹,反而覺得鮮美無比;于是由衷佩服“大方”之家的發現,恨自己開始覺得臭的無知,僥幸自己沒有出乖露丑。一場宴罷,似乎學到人生一大訣竅,還不趕快回去宣傳、推廣、仿效嗎?也許在吃上這樣的例子不多,但其它方面呢?我們歷史上曾競相夸耀過女人的小腳、我們歷史上曾競相夸耀過男人的辮子、我們歷史上曾競相比賽跳“忠字舞”……病源何在?在于沒有獨立的個性!
【相關名言】
迷信的愚昧卻鑄成了生鐵,什么也刻不上去,只有用烈火來對它。
——瑞士·裴斯泰洛齊
上一篇:《馮夢龍·性剛》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宋濂·性好雅潔》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