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先知先覺》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先知先覺:xiān zhī xiān jué
詞源:《孟子·萬章上》:“天之生此民也, 使先知覺后知, 使先覺覺后覺也。予天民之先覺者也, 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 非予覺之而誰也?”
詞由: 有一次, 萬章問孟子:“有人說, 伊尹能得湯的重用, 是他對湯要求的, 有沒有這件事呢?”孟子說:“不對。伊尹本來在有莘這個地方種田, 湯愛慕他有堯舜的德行,就去聘請他; 去聘請了三次, 最后才同意出來做事。天生下萬千百姓, 是要叫先知道道理的人去醒悟那些后知道道理的人, 叫先醒悟的人去醒悟那些后醒的人。我是天生的百姓中先醒悟的人、那末我就去省醒那些后醒悟的人。不是我去,還有誰呢?”
詞義: 明白道理、認(rèn)識事物早一點的人。知: 明白,認(rèn)識; 覺:覺悟。對政治、社會變革等方面的認(rèn)識和覺悟, 比一般人都要早的人。
書證: 魯迅《文藝與政治的歧途》:“文藝家先時講的說,漸漸大家都記起來了, 大家都贊成他, 恭維他是先知先覺。”
上一篇:成語《借寇恂》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入室升堂》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