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逐臭海上》注釋,意譯與解說
人有大臭者,其親戚①、兄弟、妻妾、知識,無能與居者,自苦而居海上。海上有人說②其臭者,晝夜隨之而弗能去。
——《呂氏春秋·遇合》
【注釋】
①親戚:古時指父母。《左傳·昭二十年》:“親戚為戮,不可以莫之報也。”《大戴禮·曾子疾病》:“親戚既歿,雖欲孝誰為孝。” ②說:同“悅”,喜歡。
【意譯】
有個身上發臭的人,他的父母、兄弟、妻妾、朋友,沒有一個愿意和他居住在一起,他自己很苦惱,獨自住到海邊去了。海邊有個人卻非常喜歡他身上的臭味, 日日夜夜跟隨著他, 不愿意離開他。
【解說】
一個身上發臭的人,惹得別人討厭,該是很正常的事,但居然“海上有人說其臭者”,甚至到了日夜與他不可分離的地步,此人趣味之怪異,實在令人瞠目結舌。不過,這也正合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道理,大臭者和逐臭者形影不離,相互欣賞不正好說明了他們臭味相投嗎!如果單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理解那人身上的臭味,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的不過是生活中一樁離奇的小事,但是如果我們進一步推想,要是有個壞事做絕,惡貫滿盈的壞蛋,卻照樣受到某些人的百般賞識,甚至引為知己,他們之間的臭味相投,不就值得人們去深思了嗎?
【相關名言】
人間的惡人即使裝出十分善心的樣子, 有思想的人也不會看不出的。
——希臘·伊索
辨別東西好壞, 莫如比較。
——蘇聯·別林斯基
上一篇:《張夷令·迂公毀樓》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浮白齋主人·道學相罵》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