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的解釋|蟬的意思|“蟬”字的基本解釋
蟬是一個形聲字。左邊的蟲字旁表示它的意義,說明蟬是一種蟲子;右邊的單字表示它的讀音。《說文解字》解釋說:“蟬,以膀鳴者。”意思是說,蟬是用翅膀摩擦而發聲的蟲子。
蟬是一種昆蟲,俗稱知了。雄蟬腹部有發音器,夏秋之季,不斷地發出尖銳的聲音,人們叫蟬鳴。古人以為,蟬鳴是翅膀頻繁地振動發出的響聲,這是科學不發達時人們的一種錯覺。
有一種中藥,名字叫蟬衣,其實不是知了的衣裳,也不是薄如蟬翼的衣服,而是蟬的幼蟲留下來的殼。它可以作藥用,性寒、味甘,主治感冒、發熱、咳嗽等癥。
蟬除了鳴叫以外,它那輕薄的翅膀,歷來引人注目,古人常在這一點上做文章。例如,“質輕蟬翼,事重千鈞”、“蟬翼為重,千鈞為輕”等。有人用又輕又薄的蟬翼,來比喻無足輕重的事物或事理,也有人反輕為重,或者反重為輕,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明道理。
用蟬作比喻的成語,人們最熟悉的是噤若寒蟬。這個成語是說天冷時,蟬不再鳴叫了。用這一現象來比喻人不敢吱聲,像不叫的寒蟬一樣緘默不語。還有一個成語,同樣也是用蟬作比喻的,叫仗馬寒蟬。仗馬,是皇宮里儀仗隊中的立馬的簡稱。古代宮殿里的仗馬終日默默無語,一聲不出,同寒蟬一樣。仗馬寒蟬這個成語是說不敢說話的意思,也可以顛倒過來寫成寒蟬仗馬。
蟬的用法中,比喻成分較多。史書記載,有位知識分子追求利祿而不得,便發牢騷,他說自己“蟬腹龜腸,為日已久”。意思是說,他窮困多時。窮困到什么樣子、什么程度呢?他用了兩個比喻,一個是像蟬的肚子一樣,里面空空如也,什么也沒有;另一個是像龜的腸子,極為微細。
不過,他的確說清楚了一個事實,那就是蟬腹是空的。古書上說:“飲而不食者蟬也。”人們認為蟬不吃什么東西,只飲露水,而這種露水被形容為朝露,也就是早晨的露水,清潔的露水。同其他昆蟲相比,蟬是無所求的,棲居在樹木的高枝上,頭朝上,因此,古人一提及鳴蟬,就把它視為高潔的形象。
在眾多的唐詩中,有三首詠蟬詩為歷代所稱頌。一首是虞世南的《蟬》,頌贊蟬是“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藉是憑借的意思。第二首是駱賓王的《在獄詠蟬》,贊頌蟬“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就是堅守自己的本色,高雅脫俗,不隨波逐流。第三首是李商隱的《蟬》,贊揚蟬“居高位而自奉儉樸”,以致難以溫飽。三首唐詩均以蟬為詩題,旗幟鮮明。雖然內容不一,立意各異,但都直接或間接地熱情贊頌蟬的高尚品德。
在各種比賽中,人們常用蟬聯冠軍來形容相繼取得最好成績的參賽者。
在農民的眼里,蟬鳴是一種象征。蟬鳴時成熟的黍子叫蟬鳴黍,蟬鳴時成熟的稻子叫蟬鳴稻。正是在陣陣蟬鳴聲中,莊稼地里的各種作物相繼成熟了。人們收獲之后,天也冷起來,蟬也不再鳴叫了。
上一篇:藍的解釋|藍的意思|“藍”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赤的解釋|赤的意思|“赤”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