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繹·假越救溺》注釋,意譯與解說
昔有假人于越而救溺子,越人雖善游,子必不生矣。
——《金樓子·立言》
【意譯】
從前有個人的兒子不幸落水,他不顧路遠,到越地去請人救那落水的兒子。越人固然善于游泳,但他兒子必定活不成了。
【解說】
兒子落水,為父者假越救溺,目的明確,動機良好;但舍近求遠,任溺子掙扎于水中,無異于見死不救,手段不可取,效果必不好。目的與手段不統一,動機與效果相分離,根本原因在于救溺者不懂得主觀愿望受客觀條件制約的道理。越人善游,這是事實,溺者如與越人近在咫尺,也許可以得救,而越人遠在異地它鄉,求之遲矣。越人本領再高,也是救不活死人的。救溺者就地設法搶救,溺者尚存一線生機;假越求救溺,必死無疑。離開特定的條件場合,只相信越人可以救溺,是迷信;置失子之禍近在瞬間而不顧,一意孤行,是迂腐。迷信和迂腐是不可能為受難者帶來福音的。人類的一切活動;主觀與客觀相符則成功,背離則失敗,美好的愿望必須與求實的態度相結合。人臨險境、遭奇禍,貴在審時度勢,隨機應變,方能解難于頃刻之間。遠水救不了近火——是一條樸素的真理。
【相關名言】
從時者, 猶救火、追亡人也, 蹶而趨之, 唯恐弗及。
——左丘明
失火而取水于海, 海水雖多, 火必不滅矣, 遠水不救近火也。
——韓非
上一篇:《趙南星·眾笑亦笑》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劉元卿·兄弟爭雁》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