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非寓言·瞎子摸象》寓言賞析
過去久遠(yuǎn),是閻浮提地(又名南贍部洲,佛教傳說中的四大部洲之一), 有王名曰鏡面。諷佛要經(jīng), 智如恒沙。……敕使者:“今行國界,取生盲者, 皆將詣宮門。”臣受命行, 悉將國界無眼人到宮所, 白言:“已得諸無眼者,今在殿下,”王曰:“將去, 以象示之。”
臣奉王命, 引彼瞽人,將之象所, 牽手示之。 中有持象足者,持尾者,持尾本者,持腹者,持脅者,持背者,持耳者,持頭者,持牙者,持鼻者。瞽人于象所,爭之紛紛,各謂己真彼非。
使者牽還, 將詣王所。 王問之曰:“汝曹見象乎?”對言:“我曹俱見。”王曰:“象何類乎?”持足者對言:“明王, 象如漆筒。”持尾者言:“如掃帚!”持尾本者言:“如杖!”持腹者言:“如鼓!”持脅者言:“如壁!”持背者言:“如高機(jī)!”持耳者言:“如簸箕!”持頭者言:“如魁!”持牙者言:“如角!”持鼻者對言:“明王,象如大索!”復(fù)于王前共訟言:“大王,象真如我言!!”
鏡面王大笑之曰:“瞽乎!瞽乎!爾猶不見佛經(jīng)者矣!”便說偈言:
“今為無眼曹, 空諍自謂諦,睹一云余非, 坐一象相怨。”
——佛經(jīng)寓言(《六度集經(jīng)·鏡面王經(jīng)》)
這是一篇舉世公認(rèn)的優(yōu)秀寓言:一群瞎子(即瞽人,這里特指“生盲者”——先天性盲人),被一個叫鏡面的國王召進(jìn)王宮,讓他們?nèi)ビ檬置活^大象,然后要他們回答大象好像什么。于是瞎子們各自按自己摸到的部位作了描繪——摸著腿的說大象好像漆筒子,摸著尾巴梢的說好像一把掃帚,摸著尾巴根的說像手杖,摸著肚皮的說像鼓,摸著腰脅的說像墻壁,摸著背的說像床(機(jī)是古代抬尸的床),摸著耳朵的說像簸箕,摸著頭的說像小土山(魁陵即小丘),摸著牙的說像角,摸著鼻子的則說大象就如一條粗繩子。他們個個一口咬定別人的錯了,自己的才對,面紅耳赤爭個不休。
這是個諷刺性的寓言。無論是最初在《佛說義足經(jīng)》、《涅槃經(jīng)》、《鏡面王經(jīng)》等佛經(jīng)里,還是后來傳播到世界各民族人民口頭上,都是如此。寓言結(jié)尾鏡面王的話點明了它的本來寓意:諷刺那些不知佛法的博大精深而自詡得道的臣民;在民間則常常用來嘲笑那些僅獲得一知半解便自以為掌握了全部真理的淺薄之徒——這類人不過如摸象后自鳴得意的瞎子一樣可笑!我們一定要克服主觀片面性,使感性認(rèn)識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才能避免盲人摸象式的錯誤。
幾千年過去了。人類站得更高、看得更遠(yuǎn)了。人類面對這則古老的寓言,卻驚訝地發(fā)覺它已不僅是專對某類人的諷刺性寓言,而可說是對人類探索宇宙真理的總圖景的象征性寫照了。宇宙到底有多大呢?以人的智力真能揭開它無邊的神秘么?現(xiàn)代極偉大的科學(xué)發(fā)現(xiàn)在鼓舞人類探索熱情的同時又不斷地打破人類的盲目自信,使人類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大困惑。愛因斯坦說:“大自然——或者更準(zhǔn)確地說,實踐——總是毫不留情并且很不友善地評判科學(xué)理論家的工作。它從來不對一項理論說‘對’,即使是最獲青睞的理論也只不過得一個‘也許’的評價。”這等于說:人類只能不斷接近真理, 而無法窮盡絕對真理。
這則寓言還贊揚(yáng)了鏡面王的智慧和教育方法。他的臣民們不信佛經(jīng)而相信小道,他不是強(qiáng)迫他們接受或改變信仰,而是用盲人摸象的實事來使他們醒悟。所以故事中說他的智慧象恒河中的沙粒那么豐富。
這篇寓言在藝術(shù)構(gòu)思上同樣妙不可言,我們的視線全被一群瞎子的表演吸引:他們“持足”“持尾”“持腹”“持耳”地一番好摸,他們“如杖”“如鼓”“如壁”“如簸箕”地一通亂吵,是多么的鮮明如畫,活靈活現(xiàn),使人一見不忘。
佛教的某些教義已被現(xiàn)代文明淹沒了,但佛經(jīng)中的寓言依然閃耀著哲人智慧的光芒。當(dāng)我們仰望星空,想到茫茫宇宙中小小星球上人類的生存、探索、困惑,再聯(lián)想起這個古老寓言,我們的思想不是可以進(jìn)到更高的層次嗎?
上一篇:《歐美澳寓言·看畫》寓言賞析
下一篇:《知識以外,仍有知識》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