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童話《[英國]羅爾德·達爾·好心眼兒巨人(節選)》鑒賞
[英國]羅爾德·達爾
下氣可樂和噼啊撲
到這時候,索菲開始感到不僅肚子餓極了,而且非常口渴。如果是在家,她早就吃過她的早飯了。
“在這里,你肯定除了叫人惡心的怪味大鼻子瓜以外,什么吃的東西都沒有了嗎?”她問道。
“一點兒也沒有了。”好心眼兒巨人回答說。
“那么,我可以求求你給我一點兒水嗎?”她說。
“水?”好心眼兒巨人的臉完全沉了下來,“水是什么?”
“我們用來喝的。”索菲說,“你們喝什么?”
“下氣可樂。”好心眼兒巨人說,“所有巨人都喝下氣可樂。”
“它跟你的大鼻子瓜一樣可怕嗎?”索菲問道。
“可怕?”好心眼兒巨人叫起來,“它一點兒不可怕!下氣可樂又甜又美,美得說不出來!”他從椅子上站起身子,走到第二個大食品柜前。他打開柜子,拿出一只玻璃瓶,它準有六英尺高,里面的液體呈灰綠色,有半瓶。
“這就是下氣可樂!”他自豪地舉起瓶子叫道,好像里面裝著名酒似的,“美味多泡的下氣可樂!”他搖搖它,瓶里的灰綠色液體開始發瘋似的起泡。
“看!它的泡泡冒得不對頭!”索菲叫起來。一點兒沒說錯。泡泡不是往上冒,在液體表面上爆開,卻是向下冒,在瓶底爆開來。灰綠色的泡沫開始在瓶底形成。
“你說不對頭是什么意思?”好心眼兒巨人問道。
“在我們冒泡泡的飲料里,”索菲說,“泡泡總是向上冒,并且在頂上爆開的。”
“往上冒才是不對頭!”好心眼兒巨人叫道,“你不能讓泡泡往上冒!那是我聽到過的最叫人臉紅的垃圾貨!”
“你為什么這樣說?”索菲問他。
“你問我為什么!”好心眼兒巨人叫道,把那只巨大的玻璃瓶揮來揮去,就像在指揮一個樂隊,“你真是告訴我,你看不出泡泡往上冒而不往下冒為什么是個絕大的錯誤嗎?”
“你剛才說它叫人臉紅。現在你又說它是絕大的錯誤。到底是哪個?”索菲有禮貌地問道。
“兩個都用上!”好心眼兒巨人叫道,“讓泡泡往上冒既叫人臉紅,又是絕大的錯誤!如果你看不出為什么,那么你一定和鴨子一樣只會呷呷叫!天哪,你的腦袋瓜里一定滿是青蛙皮和蚊子。如果我以為你還能想東西,我真是傻瓜了!”
“為什么泡泡不可以向上冒呢?”索菲問道。
“我來解釋,”好心眼兒巨人說,“不過你先告訴我,你的飲料都叫什么名字。”
“一種叫‘可口可樂’,”索菲說,“還有一種叫‘百事可樂’。這種飲料多的是。”
“泡泡全都往上冒嗎?”
“全都往上冒。”索菲說。
“災難!”好心眼兒巨人大叫道,“往上冒泡泡是天大的災難!”
“請你告訴我為什么好不好?”索菲說。
“如果你注意聽,我來試試看給你解釋。”好心眼兒巨人說,“不過你那個腦袋瓜里滿是甲蟲,我懷疑你是不是聽得懂。”
“我盡量聽懂。”索菲耐心地說。
“那好。當你們喝你們這種‘可口可樂’什么的,”好心眼兒巨人說,“它一直向下流到你的肚子里,對嗎?”
“對。”索菲說。
“那些泡泡也到你們的肚子里,對不對?”
“也對。”索菲說。
“那些泡泡向上冒?”
“當然。”索菲說。
“這就是說,”好心眼兒巨人說道,“它們全都噼噼噼冒上你們的喉嚨,冒出你們的嘴巴,造成一種難聽的打嗝聲!”
“一點兒不錯。”索菲說,“不過打個嗝又有什么不好呢?這很好玩。”
“打嗝聲太難聽了。”好心眼兒巨人說,“我們巨人從來不打嗝。”
“可你們的飲料,”索菲說,“你們叫它什么?”
“下氣可樂。”好心眼兒巨人說。
“這種下氣可樂喝下去,”索菲說,“泡泡在你們的肚子里就往下冒,那結果要糟糕得多。”
“為什么糟糕?”好心眼兒巨人沉下了臉問道。
“因為,”索菲說,臉有點紅,“如果它們不往上冒而是往下冒,它們就要在下面的什么地方冒出來,那聲音還要響還要難聽。”
“為什么難聽?”好心眼兒巨人大叫,對她眉飛色舞,“我們巨人一直噼啊撲!噼啊撲是快樂的象征。它在我們的耳朵里是音樂!你當然不會對我說,一個小小的噼啊撲在人豆子中間是犯忌的吧?”
“這被認為是極端沒有禮貌。”索菲說。
“可你們有時不是也噼啊撲的嗎?”好心眼兒巨人問道。
“人人都會噼啊撲,如果你是這么叫這種做法的話。”索菲說,“國王和王后會噼啊撲。總統會噼啊撲。漂亮的電影明星會噼啊撲。小寶寶會噼啊撲。不過在我來的地方,講這種事是不禮貌的。”
“胡說八道!”好心眼兒巨人說,“如果人人都會噼啊撲,那么,這件事為什么就不能講呢?我們現在來喝一口這種味道好極了的下氣可樂吧,你就會看到快活的結果了。”好心眼兒巨人使勁搖那瓶子,灰綠色的液體冒起泡泡來。他拔掉瓶塞,咕嘟咕嘟大大地喝了一口。
“真過癮!”他叫道,“我愛它!”
好一會兒工夫,好心眼兒巨人站著一動不動,一種完全銷魂的神情在他起皺的長臉上泛開。接著忽然之間就如同晴天霹靂,他發出一連串索菲有生以來從未聽到過的最響、最沒有禮貌的響聲。它們就像雷聲在四壁回轉,架子上的玻璃瓶全都乒乒乓乓地震響了。但是最驚人的是這種爆炸力讓其大無比的巨人像火箭般兩腳完全離地升起來。
“好啊!”等到他重新落到地面,他大叫著說,“這就是你看到的噼啊撲!”
索菲捧著肚子哈哈大笑。她實在忍不住了。
“你也來一點兒吧!”好心眼兒巨人把大瓶子的瓶頸向索菲斜過去,叫道。
“你有杯子嗎?”索菲說。
“沒有杯子,只有瓶子。”
索菲張開她的嘴,好心眼兒巨人很慢地把瓶子斜過來,倒了一點兒神奇的下氣可樂到她的嘴里。它流進了她的喉嚨。
噢,天哪,味道好極了!它又甜又提神。它喝起來是香草奶油味,帶有一點兒淡淡的懸鉤子味。泡泡真妙!索菲的確能感到它們在她的整個肚子里蹦蹦跳跳,撲撲爆開。這是一種奇怪的感覺,就像有幾百個小人在她肚子里跳吉格舞,用他們的小腳趾搔她的癢癢。太舒服了。
“太舒服了!”她叫道。
“等著吧。”好心眼兒巨人扇動著他的兩只大耳朵說。
索菲能夠感到泡泡越來越往肚子下面去,接著忽然之間,忍也忍不住……開始爆炸了。喇叭響起來,她也讓山洞的四壁響起了音樂聲和打雷聲。
“好!”好心眼兒巨人揮動著瓶子大叫,“你作為一個剛入門的,實在是不錯!我們再來一點兒吧!”
(任溶溶譯)
《好心眼兒巨人》創作于1982年,作者達爾認為這是他自己寫得最好的一部童話。
在這部童話里,作者為好心眼兒巨人創造了一個有趣的背景和與眾不同的品性: 在人類還沒有發現的遙遠荒野上有一個巨人國,這些巨人都喜歡吃人類的小孩。好心眼兒巨人是他們中間的一個例外,他不贊成吃小孩,因此他只能吃巨人國唯一的蔬菜——大鼻子瓜。好心眼兒巨人還是個很聰明的巨人,他靠一本字典“自學成才”,而且居然喜歡人類的文學作品,說話還經常帶點押韻。但他經常弄混單詞和語法,如把作家查爾斯·狄更斯說成“炒肉絲·雞肝絲”、把直升機念成“吃剩雞”等等,因此,這位巨人說的很多事中就有了一種荒誕詩的感覺,這是一種很典型的達爾式幽默的體現。
除了這位獨一無二的巨人外,作者還塑造了一個叫索菲的女孩形象。她是個孤兒院的孩子,大約八九歲,小小的個頭,帶著厚厚的眼鏡片兒。當她在深夜碰見了好心眼兒巨人而被抓到了巨人國時,她表現出少有的勇敢和鎮靜。在那里,她和好心眼兒巨人還成了朋友,共同來反對那些吃人肉的巨人們。
正是她和好心眼兒巨人的聯盟才產生了那個阻止巨人吃小孩的絕妙計劃,而這個計劃為整個故事提供了一個基本的主干情節。這樣,這部書中的其他一些片斷,如好心眼兒巨人的造夢事業以及索菲與好心眼兒巨人之間不斷加深的友情都有機地融入了上述的主干情節中。所以,盡管這部書有著許多不同向度的敘述枝干,但并沒有給人留下松散和游移的感覺。更值得一提的是,女孩索菲的性格與主干情節的展開始終處于互相補充和推動的過程中: 索菲的機智和果斷推動著計劃的有序進行,而計劃的順利施行又反過來加強了索菲這個人物的形象。索菲這一角色的主動正與達爾在早先寫下的《查理與巧克力工廠》中查理的被動形成了一個有趣的對比。
同達爾的其他童話一樣,《好心眼兒巨人》充滿了幽默。有時候,幽默來自達爾擅長的語言游戲,如上文所提到過的巨人錯誤百出的表達;有時候,幽默來自那些“大人物”的可笑表現,如巨人們被噩夢嚇壞的場景;有時候,幽默則直接來自我們的某些生理現象。需要指出的是,最后一種幽默在達爾的其他書中是不經常出現的。
這里所選的《下氣可樂和噼啊撲》一章正是這種幽默的集中體現。“好一會兒工夫,好心眼兒巨人站著一動不動,一種完全銷魂的神情在他起皺的長臉上泛開。接著忽然之間就如同晴天霹靂,他發出一連串索菲有生以來從未聽到過的最響、最沒有禮貌的響聲。它們就像雷聲在四壁回轉,架子上的玻璃瓶全都乒乒乓乓地震響了。但是最驚人的是這種爆炸力讓其大無比的巨人像火箭般兩腳完全離地升起來。”在兒童文學的創作領域中曾經有許多的禁忌,如文中所描述的“放屁”這一生理現象就被認為是粗俗的,不宜進入供兒童閱讀的作品中。但達爾決定在他的這本書中打破這種禁忌。他說:“孩子們認為這些生理功能是神秘而有趣的。對孩子來說,再沒有比一個大人突然在房間里放一個很響的屁更有趣的事了,如果放屁的人是女王,那就更好玩了。我試圖抓住這種類型的幽默,所以我用噼啊撲來代替那個詞。它讓我有種想同孩子一樣大笑的感覺。我知道這肯定會讓孩子們大笑的。”的確,達爾所描繪的“噼啊撲”不但使孩子們感到有趣,而且還得到了來自成人批評界的支持。《紐約時報》書評認為: 雖然這本書中的有些幽默段落會冒犯一些成人,但無疑這是一本成功的書,因為它讓孩子們對自己的習慣、夢想和幽默有了一個積極的評價。用幽默偶爾觸犯一下這個世界中已經建立起的習慣不會傷害什么人,但能使很多人高興。
同時,作者對夢的想象是這本書中一個令人難忘的亮點。在灰暗的曠野——夢鄉中,好心眼兒巨人拿著網兜捕捉著飄游的夢,然后把夢進行配制后吹進孩子們的沉睡中。看著這些五花八門的夢,一個充滿生機的童心世界仿佛在我們面前豁然打開。“今天我坐在教室里,發現我如果用一種特殊的方式死死盯住老師看,我能夠讓她睡覺,于是我一直這樣盯住她看。最后她的頭落到寫字臺上,她睡著了,很響地打起呼嚕來。”“我洗澡時發現,只要我用力按緊肚臍眼,我渾身會有一種很好玩的感覺: 我的腿忽然沒有了,我的胳膊也沒有了。事實上,我整個人完全隱身不見了。”“我發明一種汽車,發動它不用汽油用牙膏。”“我有一只寵物蜜蜂,它飛的時候奏出搖滾音樂。”……可以想象,這些夢將帶給孩子們多少快樂啊!
當然,達爾在給孩子們寫書的時候,傳遞的不僅僅是快樂。如,好心眼兒巨人曾經這樣對索菲說:“連毒蛇也不自相殘殺,最兇猛的動物像老虎和犀牛也不。它們沒有一種曾經殺死過自己的同類。可人豆子一直在互相殘殺,他們開槍,坐飛機在對方的頭頂上扔炸彈,每個星期都有不少。人豆子老是殺死人豆子。”這些話語向我們顯示了達爾內心嚴肅的一面。事實上,當他為孩子寫作的時候,他投入了比他在創作成人小說時更多的思考。“當我在為成人寫作時,我只是努力讓他們得到一種娛樂。但一本好的兒童書要包含比娛樂性更多的東西: 教孩子怎樣使用字詞、學會享受語言游戲的樂趣、與書本建立親切的關系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始終有書相伴。”
《好心眼兒巨人》的最后結局正是達爾心中一個最美的夢: 在溫莎公園旁邊的巨宅里,好心眼兒巨人成了個了不起的博覽群書的大讀者,他還開始寫文章,講述他自己過去的生活……
(陳恩黎)
上一篇:外國童話《[法國]貝爾特麗·貝克·水晶姑娘》鑒賞
下一篇:外國童話《[英國]羅爾德·達爾·騎大海龜的小男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