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儀平策
短篇小說。作者劉真。這篇小說發表在《蜜蜂》1959年第24期,后收入劉真短篇小說選《英雄的樂章》(河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版)。它描敘的是一對男女戰士從少年友情發展到青年戀情,后來男戰士為革命英勇獻身的故事。1939年,還不滿十歲的“我”來到部隊,參加了藝術訓練班。音樂組長是“我”曾見過的教歌的小兵張玉克。他過來和“我”握手,“我”害羞地用力把手抽回。從此他不再單獨和“我”說話,好像有什么東西把我們隔開了。但當“我”在最危險的時候,還是他幫助了“我”。訓練班結束分手后,“我”一直想念他。1942年敵人大掃蕩,“我”藏在老鄉家里。有一天他突然出現在“我”面前。他已是一位真正的兵了。他要求上級把“我”送到太行山念書。可“我”再沒見到他。一直到1945年冬,在傷兵運送站里,“我”見到了受傷的他,這時他已是一位英俊的連長了。他問“我”是否愿意跟著他一直走到共產主義,當“我”說樂意和他并排走的時候,他流了淚。到1947年,他已是一位立過三次大功名聞全軍的英雄營長。一次在“我”演完《白毛女》卸妝時,突然在鏡子里看見了他。這令人驚喜的見面,使兩顆年輕而充滿理想的心更近地貼到了一起;然而在羊山集戰役中,他卻在帶頭向設有敵指揮部的最后一個地堡進攻時不幸中彈犧牲了。他用壯麗的青春譜寫了一曲英雄的樂章。小說感情充沛,含蓄真實,具有濃厚的人情味;描寫細膩,想象豐富,語言恢弘流暢,富有詩意。作品在當時是作為批判修正主義文藝思潮的靶子附發在《蜜蜂》雜志上的。批判文章認為,小說“將個人幸福與革命事業對立起來”,“把革命斗爭的勝利看成個人的悲劇”,因而是“配合修正主義思潮對無產階級文藝事業進攻的一支毒箭”。粉碎“四人幫”后,作品開始重見天日。它所表現出來的“歌頌真善美,敢于說真話”(黃兆存語)的革命精神受到了高度肯定。
上一篇:孫宜君《英雄格爾斯可汗》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張學軍《英雄的故事》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