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郎偉
短篇小說。作者雁寧。小說原載《人民文學》1987年第 3期。這是一篇農村題材的作品。布谷鳥叫得朦朦朧朧,太陽悶在銀白的云團中半天不露臉。浩成走在歪歪斜斜的牛販子山道上,身后跟著兩條高大健壯的牛。他的眼前不斷閃現春兒那對水霧霧的眸子,心中充滿柔情。離浩成十幾米遠,走著一個瘦精精的瘸腿老頭,這眼睛賊亮的老頭是個老牛販子,浩成有點討厭他。老頭身后那頭大黃牛原是浩成看上要買下的,沒想到老頭搶了先。山道越走越險,山谷里陰森森的。瘸老頭像個影子似的跟著浩成,浩成不由握緊了腰間父親留下的青銅短劍。浩成的爹生前是個有名的牛販子,誰想竟摔了巖。到了松樹椏,該給牛重新換掌。鐵匠棚子的主人是母子倆。那母親是個臉孔秀氣的女人。當她看到浩成腰間的那把青銅短劍時,臉上竟是驚疑和癡迷。浩成哪里會想到,這女人就是自己父親當年的相好。浩成與瘸老漢離開松樹椏,夜里宿在山道旁的巖洞里。瘸老漢喝多了酒,開始絮絮叨叨給浩成講過去的事。這老頭原來是個老紅軍。早年打土豪、分田地,風風火火鬧革命,后來腿被子彈打壞了,沒能跟紅軍走陜北,落得大半輩子當牛販子。第二天,浩成與瘸老頭來到竹溪鎮。浩成的中學同學桃桃在鎮上開了一家餐館。桃桃一直對浩成暗懷情意,浩成的到來使她心潮激蕩。浩成拒絕了桃桃,他忘不了山村里的春兒。喝醉的瘸老頭酒后吐真言,他告訴浩成,浩成買的那條黃牯子是條假牛——被牛販子精心打扮出來不中用的牛。浩成氣得眼冒金星。出竹溪鎮十多里,浩成與瘸老頭分手。臨走時,瘸老頭突然將他身后的那條能耕地的大黃牛送給了浩成。浩成心中生出一種復雜的難以名狀的情緒。他懇請老人留在板栗坡。老人哈哈大笑,一眨眼便沒了蹤影。浩成迷茫而堅定地往村里走,迎接他的是春兒的擁抱和親吻。這篇小說寫發生在牛販子山道上的一段簡單的故事。故事場景變化不大,人物設置卻很有講究。一位是飽經風霜的老人,一位卻是初出茅廬,對大千世界充滿新奇和躍躍欲試情緒的毛頭小伙。作者別具匠心,將這一老一少安排在同一條險峻的山道上,通過故事的發展演進,展示人生旅途的艱難和坎坷。于是這人物和故事便具有了某種象征意味。這篇小說榮獲1987——1988年度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上一篇:李曉曄《牛田洋》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王菊延《牡丹園記》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