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鑒賞·家書·誡外生》注釋與鑒賞
三國蜀·諸葛亮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凝滯①,使庶幾之志②,揭然有所存③,惻然有所感④。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⑤,除嫌吝⑥。雖有淹留⑦,何損于美趣⑧?何患于不濟⑨?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竄伏于凡庸⑩,不免于下流矣。
[注釋]① 凝滯: 拘牽,不靈活,《楚辭·漁父》:“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② 庶幾之志: 接近圣賢的志向。③ 揭然: 顯然,明確。④ 惻然: 心有所動、深有感觸的樣子。⑤ 廣咨問: 廣泛咨詢,不恥下問。⑥ 嫌: 怨恨,不滿。吝: 吝嗇。⑦ 淹留: 滯留。指受挫折,有才德而不能見用于世。⑧ 美趣: 高潔的操守、情趣。⑨ 濟: 成功。⑩ 竄伏: 奔走、埋沒。
[作者]見《出師表》作者介紹。
[鑒賞]凡成大器者,莫有不志存慷慨,果敢堅毅。歷艱險而不畏,滯困頓而不餒,最終方能出類拔萃,為人表率。諸葛亮深明此意。他要外甥立志為先,一個人有了浩蕩之志,才能摒棄胸中種種瑣細的煩惱、委屈、疑惑、痛苦。其次,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淹留”,守得住窮困。故孟子有言:“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只有在困難中學會忍耐,在困難中進行思索,在困難中仍懷有大志,在困難中實現奮起的人,才能對得起生活對他的教誨,才不至于淹沒于庸人的濁流之中,才能窮而后達,接受社會交給他的“大任”。一千余年前諸葛亮先哲的諄諄囑咐,仍值得今人深思之。
上一篇:《書信鑒賞·家書·誡兄子嚴敦書》注釋與鑒賞
下一篇:《書信鑒賞·家書·誡子書》注釋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