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鑒賞·家書·誡兄子嚴敦書》注釋與鑒賞
漢·馬援
吾欲汝曹聞人過失②,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好論議人長短,妄是非正法③,此吾所大惡也,寧死不愿聞子孫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惡之甚矣,所以復言者,施衿結縭,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④。
龍伯高敦厚周慎⑤,口無擇言⑥,謙約節儉,廉公有威⑦,吾愛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俠好義⑧,憂人之憂,樂人之樂,清濁無所失;父喪致客,數郡畢至⑨,吾愛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之士⑩,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⑪;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訖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將下車輒切齒⑫,州郡以為言⑬,吾常為寒心,是以不愿子孫效也。
[注釋]① 嚴敦: 馬嚴、馬敦,馬援兄馬余之子。嚴,字威卿,官至五官中郎將、太中大夫、將作大匠。敦,字孺卿,官至虎賁中郎將。② 汝曹: 爾輩,你等。③ 妄是非正法: 隨意評論、褒貶國家的政令。④ “所以復言者”四句: 再說一次的原因,是像女子出嫁時,父母叮嚀告誡一樣,想使你們不要忘記它罷了。施衿結縭: 古時女子出嫁,母親給她系上彩帶,結上佩巾,父母叮嚀。⑤ 龍伯高: 名述,東漢京兆(今陜西西安)人,官至零陵太守。⑥ 口無擇言: 講話無需選擇言辭,意為所言皆善。《孝經·卿大夫》:“口無擇言,身無擇行。”唐玄宗注:“言行皆遵法度,所以無可擇也。”⑦ 廉公: 廉潔奉公。⑧ 杜季良: 名保,東漢京兆人。時為越騎校尉。⑨ 數郡畢至: 數郡的客人全都來了。⑩ 謹敕(chì): 恭謹整飭。敕,通飭。⑪ 鵠(hú): 水鳥名,俗稱天鵝。類: 像,相似。鶩(wù): 野鴨子。⑫ 下車: 指官員初到任。切齒: 表示痛恨。⑬ 以為言: 把這作為話柄。
[作者]馬援(前14—49),字文淵。東漢初扶風茂陵(今陜西興平東北)人。新莽末,為新城大尹。后依附隴西隗囂。繼歸劉秀,參加攻滅隗囂的戰爭。官至伏波將軍,封新息侯。在進擊武陵“五溪蠻”時,病卒于軍中。死后被讒,奪新息侯印綬。肅宗朝,追謚援為忠成侯。
[鑒賞]馬援一生,征戰南北,騰身三輔之位,遨游二帝之間,備受恩寵。然時時不忘“周慎”二字,尤以此誡勉子孫。其侄馬嚴、馬敦平時好議論人之短長,譏刺時政,結交俠客。援深為之憂慮。故雖在萬里之遙的交趾軍中,仍持筆作書,諄諄告誡兩個侄子應摒棄惡習,從善如流。信中舉出了正反兩方面的例子: 以龍伯高的“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謙約節儉,廉公有威”,作為子孫的效法榜樣;而對喜招惹是非、虛張聲勢的杜季良卻不愿子孫效之。文章口陳肝膽,殷殷之意畢現,不由子孫不為之動容。據《后漢書·馬援傳》載,此信后披露于朝廷。杜季良時為越騎司馬,被罷免。而龍伯高時為山都長,由此被擢拜為零陵太守。
上一篇:《書信鑒賞·友書·訟陳湯疏》注釋與鑒賞
下一篇:《書信鑒賞·家書·誡外生》注釋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