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手記·名人字畫篇·低吸高拋·伺機而動
作者當年收藏《津門十二家書影·溥佐書法》
“按兵不動”說的是收藏字畫要穩扎穩打,但不意味著“永遠不動”。搞收藏有個人所共知的原則,叫做“以藏養藏”。有一類買賣字畫的高手往往是買進某一名家字畫后,存放數年再在市場上拋出便賺了錢。這就是“低吸高拋,伺機而動”。
20 年前我曾收藏一本題為《津門十二家書影》的冊頁,冊頁共 12開,收入溥佐、孫其峰、龔望、王頌余、王學仲、馮星伯等 12 位天津著名書法家的書法作品。這部冊頁當初我是以不到千元的價位出手的。有意思的是,此冊頁后來多次在天津大型拍賣會上亮相,底價逐步升級,開始是 2000 元,以后為 3000元。2002 年 6 月該冊頁又在天津國拍上露頭,底價是 3000 元至 5000元,結果以 6000 元成交。2005 年、2007 年又先后出現在國源和鼎天兩大拍賣現場,最終又以 1.2 萬元易主。
對于此事,我并不感到后悔。這是藝術品市場規律的體現,任何高品位的作品總有廣闊市場和增值空間。如果要后悔的話,那么該后悔的事太多了,而且每位字畫投資者幾乎沒有一位不曾遭遇過這樣的“悔事”。因為成熟的藏家心里都明白,搞收藏總得有進有出,有賠有賺,不可能永遠是百戰百勝的贏家。
說到這里,眼前又閃出自己當年收藏的一幅于非山水畫。
1987 年夏,一個星期天的上午,販賣舊物的胡某從一只破籃子里取出一卷紙本片子向我推銷。這是一張長 98.5 厘米、寬 33.5 厘米的淺絳山水,傳統畫法,畫的左上方題詩一首,詩后有“丁卯三月非廠弟于照”款,其字頗有康有為書法的味道,款下鈐長方形“非廠”朱文印,對此畫,我表面上不以為然,心中已斷定此乃于非 先生的早年作品。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我以 1000 元購得。8 年后,我將畫拿到天津’95春季藝術珍品拍賣會參加拍賣,得款 1.3 萬元。現在看來,這個價位確實不高。但我正是拿這些錢又購得一部分中小名頭的作品,如今也都升值了,這件事說明,作為藏家,即使你再有錢也不可能買一件留一件光進不出,而總得設法讓一些東西“生”出錢來再購買新的藏品。
采取“低吸高拋,伺機而動”的方略除了基于“循環往復,以藏養藏”的考慮,還有一個重要理由,即藝術品市場變幻莫測和某些作品價位的不穩定性乃至跌價的冷酷現實。用句通俗的話講就是,不是所有的字畫都是越放越值錢。有的作品在作者在世時價值高,作者故去其價反而降低;有的早先價高,后來價格不斷下跌。這更需要買家看準市場走向,該拋則拋,該留則留。現今還有一些作品,人為炒作,價值與藝術相背離,作為藏家千萬不可跟風盲從。有道是“希望大,失望也大”。啤酒是有泡沫的,但愿您花重金購得的藏品是真正的啤酒,而不是啤酒的泡沫。
牡丹 張兆祥
上一篇:《書信鑒賞·家書·付邁一首》注釋與鑒賞
下一篇:收藏手記·文房雜項篇·偌大一只“犀牛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