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風《就從這兒開始》全文|賞析|讀后感
陳立風
為了征詢意見,新來的黨委書記對行政科的三位科長談了自己對今后工作的初步設想,話音剛落,便連續(xù)聽到三聲干凈、利落的回答:
“中——”
“行——”
“好——”
黨委書記先是一愣,然后又誠懇地說:“我到三位這里來,就是為了聽意見,你們都談談,談具體點,我講的只是一點設想嘛……”
三位科長你瞅瞅我,我看看你,馬上不約而同地齊聲喊道:
“不錯,不錯——”
“挺好、挺好——”
“照辦,照辦——”
……
黨委書記沉吟半天,猛然一抬頭,看到了并排掛在窗前的三個鳥籠兒。他走了過去,盯著籠子里的鸚鵡苦笑了一下,說道:“辦公室怎么養(yǎng)起鳥來了?……改革,就從這兒開始吧!”說罷,他打開了鳥籠……
選自《春風》1983年第9期
【賞析】 一篇微型小說,以寥寥二三百字,準確地表現(xiàn)人們熟知的社會現(xiàn)象是不容易的,而要把它寫精、寫深就更難了。但是《就從這兒開始》的作者獨具匠心,做到了這一點。
作者一開始著筆就觸及了所要揭露的現(xiàn)象: 為了征詢意見,新來的黨委書記對行政科三位科長談了自己對今后工作的初步設想,話音剛落,便連續(xù)聽到三聲干凈、利落的回答:
“‘中——’
‘行——’
‘好——”
作者強調了新來的書記、征詢意見、初步設想這幾點,這是常理常情。而三位科長各答一字,猶如書記扣了三下鐘,得到三個回音,這是違反常情常理的。在常與反常的對照中作者把所揭露的現(xiàn)象的特征表現(xiàn)得入木三分。
接著文章又推進一層,寫黨委書記又誠懇地請三位科長談意見的情形,三位科長“你瞅瞅我,我看看你”,馬上不約而同地齊聲喊道:
“‘不錯,不錯——’
‘挺好,挺好——’
‘照辦,照辦——’”
三名科長各答了四個字。這一層更強烈地表現(xiàn)了三位科長回答上級領導問話時的行為習慣。他們既非敷衍,亦非討好。究竟何以如此,作者在文章的第三層中巧妙地給予暗示: 黨委書記猛一抬頭,看到了三只養(yǎng)著鸚鵡的籠子。這輕輕一筆,好象一把利劍,把個悶葫蘆劈開了。至此,作者頓悟到: 三位科長的反應不正是鸚鵡行為嗎?黨委書記每提一事,對三位科長來說,其作用正相當于一個外界的信號刺激,他們馬上形成條件反射:“中——; 好——; 行——”,“不錯,不錯——; 挺好,挺好——;照辦,照辦——”,形式上是答語,實質上是發(fā)出的單音節(jié)和雙音節(jié)而已。
作者以冷峻的筆法對這種鸚鵡行為予以諷刺和鞭撻。但是,表現(xiàn)鸚鵡行為僅僅是文章表層意思,更深刻的意思蘊含在文章的背景之中。
十年動亂中,我國盛行過個人崇拜,林彪、“四人幫”搞過造神運動,凡事只許緊跟照辦,不許問一個為什么,形成了一股極壞的風氣,許多人養(yǎng)成了豎耳聽指示、張口喊照辦的習慣。人的個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受到了壓抑,民主意識、是非觀念消磨殆盡。“文革”后,雖撥亂反正,但是,過去錯誤的東西還有慣性力,三位科長的行為就是一例。這是一個大題材,作者抓住具有時代特征的現(xiàn)象,對十年動亂中遺留下來的一種反常行為進行了批判。這些本是題中之意,而作者之用筆卻使之深藏若虛,此可謂文章之一妙!
作品第三層除了為第一、第二層點睛外,還有新的開掘。書記看到鸚鵡籠“苦笑了一下”。這“苦笑”二字耐人尋味,一則,時至一九八三年,還有那么些干部不能擺脫過去錯誤的影響,令人痛心; 二則,書記也深知,幾十年來,絕對不當一回鸚鵡難哪! 這種反思的弦外之音可謂二妙!面對消極現(xiàn)象,文章沒有消極了結,而是勾畫出一個作風民主、堅持改革的黨委書記的形象。他毫不含糊,采用改革的辦法,打開了鳥籠,鸚鵡飛到自然界中去了,它們可以按照本性自由地啼鳴。這是一個有破有立的結尾,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這可謂文章之三妙!
上一篇:《小巷悠悠情》全文|賞析|讀后感
下一篇:《尾巴》全文|賞析|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