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尾巴》全文|賞析|讀后感
汪曾祺
人事顧問老黃是個很有意思的人。工廠里本來沒有“人事顧問”這種奇怪的職務,只是因為他曾經做過多年人事工作,肚子里有一部活檔案。近二年歲數大了,身體也不太好,時常鬧一點腰酸腿疼,血壓偏高,就自己要求當了顧問,所顧的也還多半是人事方面的問題,因此大家叫他人事顧問。這本是個外號,但是聽起來倒像是個正式職稱似的。有關人事工作的會議,只要他能來,他是都來的。來了,有時也發言,有時不發言。他的發言有人愛聽,有人不愛聽。他看的雜書很多,愛講故事。在很嚴肅的會上有時也講故事。下而就是他講的故事之一。
廠里準備把一個姓林的工程師提升為總工程師,領導層意見不一,有贊成的,有反對的,已經開了多次會,定不下來。贊成的意見不必說了,反對的意見,歸納起來,有以下幾條:
一、他家庭出身不好,是資本家;
二、社會關系復雜,有海外關系; 有個堂兄還在臺灣;
三、反右時有右派言論;
四、群眾關系不太好,說話有時很尖刻……
其中反對最力的是一個娃董的人事科長,此人愛激動,他又說不出什么理由,只是每次都是滿臉通紅地說:“知識分子! 哼! 知識分子!” 翻來覆去,只是這一句話。
人事顧問聽了幾次會,沒有表態。黨委書記說:“老黃,你也說兩句!”老黃慢條斯理地說:“我講一個故事吧——
“從前,有一個人,叫做艾子。艾子有一回坐船,船停在江邊。半夜里, 艾子聽見江底下一片哭聲。 仔細一聽, 是一群水族在哭。艾子問:‘你們哭什么?’水族們說: ‘龍王有令,水族中凡是有尾巴的都要殺掉,我們都是有尾巴的,所以在這里哭。’艾子聽了,深表同情。艾子看看,有一只蛤蟆也在哭,艾子很奇怪,問這蛤蟆:‘你哭什么呢?你又沒有尾巴!’ 蛤蟆說:‘我怕龍王要追查起我當蝌蚪時候的事兒呀!’”
選自《百花園》1983年第4期
【賞析】 《尾巴》是一篇諷喻性很強的微型小說。
故事中套故事,用小故事說明大道理,是這篇作品的特點。作品所敘述的是現實生活中司空見慣、平淡無奇的事件,揭示了至今有些人仍然以家庭出身不好、海外關系、右派言論、知識分子等等為理由反對人員的正常提升。如果就事寫事,那么這不過是一個小品而已,作者的高明之處就在于恰到好處地插進了一個古代的寓言故事,一個關于尾巴問題的艾子寓言。這個寓言故事和現實事件之間有什么聯系?作者并沒有用直接議論的語言去加以說明和解釋,而是留下一片咀嚼、品味、思索的空白。同時,作者又為讀者提供了誘發聯想的指示,那就是本篇的題目“尾巴”。
可以說,“尾巴”這個意象像一座橋梁,溝通了現實事件和寓言故事,是作者巧妙構思的基點。它顯示了現實事件和寓言故事的重合之處和驚人的相似之處,使得寓言故事成為現實事件的有力參照和生動比喻。寓言中的割尾巴命令多么愚蠢! 而現實生活中對知識分子的種種非議也無非想割掉知識分子的尾巴而已。“知識分子翹尾巴” 是多少年來宣傳的一種理論,這種“尾巴論”也是同樣的愚蠢!割尾巴的命令下達,不但水族哭泣,而且殃及蛤蟆,真是天下恐慌,人人自危,這分明是對現實事件的一種暗示性的警告! 有了寓言故事作為參照和比喻,作者通過現實事件所表達的意蘊就更加清晰和深刻。
寓言故事的運用,使得作品達到了在短小的篇幅內盡量表現豐厚內涵的藝術要求,也形成作品言簡意賅,含蓄委婉,幽默諷刺的風格。對人對事,作者有何評價?全篇不著一字,卻有一股諷刺幽默的情緒在作者的輕描淡寫中透露出來。作品中出現了兩個人物,一個是講寓言故事的人事顧問老黃, 另一個是反對人員提升最力的姓董的人事科長。作者只有三言兩語就把姓董的可笑之處描畫出來:“此人愛激動,他又說不出什么理由,只是每次都是滿臉通紅地說:‘知識分子!哼! 知識分子!’翻來覆去,只是這一句話。”激動得莫名其妙,反對得莫名其妙,既然沒有理由,那么這種激動和反對就是一種可笑的病態。老黃那“慢條斯理” 的態度恰好與姓董的形成鮮明的對比,用這種態度所講出來的寓言故事正好是對姓董的最好針砭,一切諷刺俱在其中。作者的諷刺不是直接的,而是委婉的,作者的諷刺不是激烈的,而是含蓄的。
上一篇:《就從這兒開始》全文|賞析|讀后感
下一篇:《岳跛子》全文|賞析|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