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桃木餐桌
[美國]比利·波特菲洛
比利的父親是一名鉆井工人。只要鉆塔在動,收入總是不差。可是每鉆完一口油井,鉆油工人就要到一個新的地方去鉆新的油井,所以比利他們要經(jīng)常搬家。
比利的父親在工作之余也做雜工——管理已開采的油井和油灌場。他的工作穩(wěn)定,每星期都會領(lǐng)到薪水,公司還給他們家安排了住房。
比利的父親在俄克拉何馬州的草原上長大,所以他非常喜歡馬和騾子這兩種動物。在得克薩斯州時,父親買了一匹馬,起名為“戰(zhàn)云”。它是他的心肝寶貝。每天黎明時分,上班之前,他總要在馬棚里待上個把鐘頭,給它添食,為它刷毛。傍晚,他會騎馬馳騁,直到日落。
馬棚里裝了各種設(shè)備:自來水、鹽磚、飼料箱、不同厚薄的毛毯。還有個柜子,里面放了馬生病時可能需要的各種藥,還有一臺趕蒼蠅的風(fēng)扇。
比利的母親認(rèn)為馬棚的條件比他們家的住房還要好。她想把住的地方弄得好一些,便鉤織了一些橢圓形小地毯,鋪在客廳和臥房。可是她還不滿意。她一直想擁有一套漂亮的餐桌和椅子。他們現(xiàn)在的餐桌是鄰居送的,很粗糙,沒上漆。
有一天,她在鄰鎮(zhèn)看到一張刷漆的胡桃木餐桌和六把椅子。她想如果把這套桌椅放在家里,再鋪上白花邊的桌布,一定很美!但這套桌椅要100元,比利的父親絕不會同意買。
比利的母親有潔癖,總是辛勤地忙著家務(wù)。她身體一直不好,比利的父親買“戰(zhàn)云”那年的秋天,她病倒了。
一個墨西哥老醫(yī)生到家里替她看病,才知道她本來就貧血,還吃了腐爛的東西,導(dǎo)致她昏迷不醒。孩子們以為她會死,但是她卻蘇醒了過來。
鄰居費·陶波特為了照顧她,搬過來與她一起住。每天醫(yī)生都來看她,他說沒什么可做的了,唯有等待和禱告。
一天早上,比利的父親走進馬棚,不停地禱告:只要我妻子能康復(fù),讓我干什么都行。我可以賣掉“戰(zhàn)云”,買回她想要的那套餐桌。
比利母親的病情開始好轉(zhuǎn)了,當(dāng)她可以下床走路那天,比利的父親把“戰(zhàn)云”帶到牧畜市場賣掉了,然后喝了個酩酊大醉。
父親為什么會醉酒?比利想可能是因為他自憐自憫,覺得自己一時失去理智,向上帝許了那樣的愿。在生死關(guān)頭,他寧愿選他的妻子而不要他的寶馬;但是現(xiàn)在死神走了,妻子可以走路了,他也許認(rèn)為他本可以魚與熊掌兼得。
父親喝醉之后來到家具店,買了那套餐桌和一張白色花邊臺布。他回到家,幾個孩子幫他把桌椅擺好。然后他去扶比利的母親起床,帶她走進飯廳,要給她一個驚喜。
“怎樣,”他問,“你覺得怎樣?”
母親的心激動得幾乎要跳出來,但是她馬上認(rèn)出這不是她想要的那套桌椅。這套俗氣的家具不是胡桃木做的,只是橡木,刷成淡黃色。
她不停地稱贊漂亮,然后幸福地靠在丈夫的身上。
那套餐桌椅她用了37年,不論他們家搬到哪,都帶著它。有一天,她把清漆刮掉,發(fā)現(xiàn)里面的天然木紋其實很好看,再刷上她一直想要的胡桃木色。母親去世之后,比利的姐姐把餐桌放在她家飯廳。
孩子們知道母親說得對。上漆也好,不上漆也好,父親買的餐桌實在漂亮極了。
上一篇:《聾子演說家》知恩圖報的感恩故事
下一篇:《血色母愛》知恩圖報的感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