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一丁是什么意思
【典源】 《舊唐書·張弘靖傳》:“又(韋) 雍等詬責吏卒,多以反虜名之,謂軍士曰:‘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宋·洪邁《客齋俗考》:“今人多用不識一丁字,謂祖《唐書》。以出處考之,乃‘個’字,非‘丁’字。蓋‘個’與‘丁’相類,傳寫誤焉。”
【今譯】唐代張弘靖部下韋雍等指責吏卒,多冠以“反虜”罪名,對士卒說:“如今天下太平,你們會挽硬弓射箭,不如讀書識幾個字。”或說“一丁字”乃“一個字”形近之誤。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人一字不識,胸無點墨。
【典形】 不若一丁字、不識一丁、丁字不識、空腹無丁字、莫識一丁字、挽弓笑識丁。
【示例】
〔不若一丁字〕 清·黃遵憲《近世愛國志士歌》之四:“武門兩石弓,不若一丁字。”
〔不識一丁〕 清·歸莊《讀書》:“一朝失身敗名節,卻似不曾識一丁。”
〔丁字不識〕 宋·陸游《書生嘆》:“又不見壟頭男子手把鉏, 丁字不識稱農夫。”
〔空腹無丁字〕 宋·楊萬里《初秋戲作山居雜興》:“莫羞空腹無丁字,且免秋陽曬殺人。”
上一篇:下車伊始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與汗漫游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