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千里馬》注釋,意譯與解說
郁離子之馬孳得駃騠①焉,人曰:“是千里馬也,必致諸內廄。”郁離子悅,從之。至京師②,天子使太仆③閱方貢曰:“馬則良矣,然非冀④產也。”置之于外牧。
——《郁離子·千里馬》
【注釋】
①孳:繁殖、生產。駃騠:駿馬。②京師:國都的舊稱。③天子:即皇帝。太仆:官名,掌管皇帝的輿馬和馬政。④冀:冀州,古代九州之一,今河北省的別稱。
【意譯】
郁離子的馬生產了一匹駿馬,人們說:“這是千里馬,可送它到皇帝的御馬房去。”郁離子非常高興,將這匹駿馬送到了國都。皇帝派太仆去察看地方貢獻的物品,太仆說:“這馬倒真是好馬,但它不是冀州所產的。”于是將這匹千里馬放到皇宮外的牧地。
【解說】
太仆雖然識得好馬,但不是真正的伯樂。因為不是冀州產便將千里馬放到皇宮外的牧地。這行為顯然是某種對人材的歧視觀念所驅使。對地域的強調,正潛藏著封建社會森嚴的門第觀、等級觀。劉伯溫由此譴責了元朝封建統治者在用人問題上的民族歧視政策。詩云“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太仆”顯然拘于一格,這樣, “格”,就成為扼殺人材的桎梏。自古及今有許多杰出的術業有專攻的人才未能逾“格”而走向“內廄”,成為千古遺恨。一個社會如果要富有生機向前發展,就必須確立使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不能確立并鞏固這種機制,這個社會將停滯不前。在這一意義上說,千里馬的不幸乃是人的不幸, 而千里馬的悲哀又正是社會的悲哀。
【相關名言】
今所任用, 必須以德行、常識為本。
——吳兢
識拔奇才, 不拘微賤。
——司馬光
上一篇:《莊周·列御寇比射》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戰國策》·千金市馬首》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