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抱甕灌畦》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抱甕灌畦:bào wèng guàn qí
詞源:《莊子·天地》:“子貢南游于楚,反于晉,過漢陰,見一丈人方將為圃畦,鑿隧而入井,抱甕而出灌,滑滑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
詞由:春秋時,子貢出訪南方的楚國,回來的途中又打算去晉國,經過靠近漢水南岸的一個地方,看見一個老頭兒,正準備灌溉田地。只見他先開好一條通到井底的隧道,然后抱著一個水甕,一步步走到片里去,取了水,再抱到田里去澆。這樣做費力很大而功效極低。子貢對他說:“老人家,您為什么不改用汲水工具來灌溉呢?”老頭聽了,很不高興地說:“我不愿意用那種玩藝兒。我這樣干了快一輩子了,還不是過來了?再說,我也習慣了。”詞義:抱著水甕舀水澆灌田地。甕:一種盛東西的陶器,腹部較大。后多用以比喻淳樸的生活。亦作“抱甕”、“抱甕灌園”。
書證:唐·李白《贈張公洲革處士》詩:“抱甕灌秋蔬,心閑游天云。”宋·辛棄疾《沁園春·戊申歲奏邸忽騰報謂余以病掛冠因賦此》詞:“此心無有親冤,況抱甕,年來自灌園。”柳亞子《迭韻和劉㛃老》之一:“抱甕灌園君自健,吟風嘯月我難量。”
上一篇:成語《才疏學淺》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拂袖而去》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