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民以食為天》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民以食為天:mín yǐ shí wéi tiān
詞源:《漢書·酈食其傳》:“王者以民為天, 而民以食為天。”
詞由: 楚漢相爭時, 劉邦守住滎陽、成皋, 這是依山傍水, 能攻易守的戰略要地, 也是關東通向關中的咽喉。滎陽西北的敖山上, 有一座秦時建筑的小城, 城內有許多儲藏糧食的倉庫, 所以叫做敖倉。它是秦朝留下的當時關東最大的糧倉, 江淮地區和山東一帶運來的糧食都儲藏在這里。項羽憑借著兵力上的優勢, 一再向劉邦的漢軍發起兇猛的進攻, 終于占領了敖倉。劉邦因一時無法調來援兵, 寡不敵眾, 就打算把成皋以東的地方讓給項羽, 退守鞏、洛一帶, 組織力量, 再與楚軍決戰。劉邦找謀士酈食其來商量, 酈食其反對劉邦這么做。他說:“王者以民為天, 而民以食為天。敖倉是藏糧豐足的要地,我們如果放棄成皋, 退守鞏、洛,把如此重要的糧倉拱手讓人, 這對當前的戰局是很不利的啊!”劉邦聽了連連點頭。又問:“按照先生高見, 應當如何?”酈食其站起身來,說:“希望您能組織力量, 迅速進兵, 收取滎陽, 堅守敖倉。這樣就一定能改變目前局勢, 使我們大為有利。”劉邦連聲說:“好,太好了!”后來, 劉邦按照酈食其的謀劃去做了, 終于取得了勝利。
詞義: 人民把糧食看作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天: 指所依存或依靠。極言糧食的重要。
書證: 阿英《晚清文學叢鈔·冷眼觀》第十九回:“現在各處的米販子,都成船累載的將我們內地里食米,皆向外洋裝運, ……民以食為天,他們簡直把我們國民的生命都裝了去。”董必武《挽沈驪英女士》:“國以民為本, 民以食為天。”
上一篇:成語《每況愈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水深火熱》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