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水深火熱》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水深火熱:shuǐ shēn huǒ rè
詞源:《孟子·梁惠王下》:“以萬乘之國, 伐萬乘之國, 簞食壺漿, 以迎王師, 豈有他哉? 避水火也。如水益深, 如火益熱, 亦運而已矣。”詞由: 戰國后期, 齊國乘燕國的內亂發兵去攻打, 獲得了全勝。齊宣王為此問孟子說:“有人勸我不可滅了燕國, 有人勸我乘勝滅了燕國。我想我以萬乘的國度, 去攻打他萬乘的國度, 只用了五十天就打得他潰不成軍, 恐怕不是全憑人的力量, 而是天意。如果我不滅掉他,那就違背了天意。假使滅掉他, 又不知究竟行不行?”孟子回答說:“滅了他, 只要順應燕國的百姓民意,那就毫不猶豫地滅掉他。您用萬乘的國度去討伐萬乘的國度, 被滅國家的老百姓用簞盛了飯, 用壺盛了酒, 前來迎接大王的軍隊, 這是什么緣故呢?無非是盼望從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啊! 假使新的君王又使他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那他們就希望又有別的人來拯救了。”
詞義:象置身在深水里熱水中。比喻人民生活極為痛苦或國家災難深重。
書證:梁斌《紅旗譜》四二:“只要能把國家從水深火熱里救出來,他就是至高無上的英雄。”毛澤東《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關于時局的聲明》:“南京國民黨反動政府,在其反動的賣國的內政外交基本政策的基礎之上所舉行的國內戰爭,業已陷全國人民于水深火熱之中,南京國民黨反動政府決不能逃脫自己應負的全部責任。”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我說,……使武昌城內二十萬居民,為了你一個人受盡了四十天的水深火熱的痛苦。”
上一篇:成語《民以食為天》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求田問舍》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