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每況愈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每況愈下:měi kuàng yù xià
詞源:《莊子·知北游》:“東郭子問于莊子曰:‘所謂道, 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東郭子曰;‘期而后可?’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東郭子不應。莊子曰:‘夫子之問也, 固不及質, 正獲之問于監市履狶也, 每下愈況。’”
詞由: 東郭子想弄清什么是道, 便問莊子: “所謂道, 在什么地方?”莊子回答說:“道是無所不在的。”東郭子要莊子說得具體些, 莊子就從螻蟻、稗草、磚瓦一直說到糞便,認為這些都是道之所在。東郭子聽了默不作聲。莊子又接下去說:“你提的問題, 本來就不容易說清楚,這就象牲畜市上的人用腳踏豬來估量豬的肥瘦一樣, 越踏到豬的下部(指腳脛),就越能看出豬的肥瘦情況。”
詞義: 越往下說就越明顯。況: 因對比而明顯。比喻越從細微的事物上去推求, 就越能看清真實情況。一般用來形容情況越來越壞。原作“每下愈況”。
書證: 魯迅《華蓋集續編·記“發薪”》: “我以為現在的‘親領’主張家,已頗不如先前了, 這就是‘孤桐先生’之所謂‘每況愈下。’”郭沫若《論曹槽》:“下品中的魏武帝,更真是每況愈下:‘曹公古直, 甚有悲涼之句’,僅僅這樣的十個字而已。”老舍《青年作家應有的修養》:“我想談談這一點,因為我知道,在青年文藝作者之中已經有這樣的事實: 第一篇寫得很不錯, 可是第二篇第三篇就每下愈況了。”
上一篇:成語《殘山剩水》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民以食為天》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