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食言而肥》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食言而肥:shí yán ér féi
詞源:《左傳·哀公二十五年》:“公曰:‘是食言多矣,能無肥乎?’”
詞由:春秋時代,魯哀公很瞧不起一個名叫孟武伯的大臣。此人言而無話,說話不算數,常常是今天說的信,明天便不認帳。有一次,哀公設宴請客,滿朝文武大臣都來赴宴。哀公有個寵信的大臣叫郭重,長得剽肥體胖,渾身是肉。孟武伯極為妒忌郭重。于是,在宴會上,孟武伯借給哀公祝酒的機會,嘲弄郭重說:“郭大人為何吃得這么肥呀!”魯哀公便譏諷說:“也許是話吃得太多了,怎么能不肥呢?”哀公的話引得哄堂大笑。孟武伯聽了哀公的話,羞得面紅耳赤,無地自容。
詞義:因話吃多了而發胖。食言:說過的話不算數。比喻說話不守信用,言而無信。
書證:毛澤東《評國民黨十一中全會和三屆二次國民參政會》:“你們食言而肥,不承認這個原來答應承認了的區域。”《周恩來選集》上卷二○二頁:“我們要一點補充,他說,只要打,我不會辜負你們的。我們打了,他又取消諾言,食言而肥。”陸地《瀑布》:“這樣,食言而肥,豈不成了騙人的流氓了嗎?”
上一篇:成語《非驢非馬》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饑寒交迫》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