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饑寒交迫》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饑寒交迫:jī hán jiāo pò
詞源: 宋·王讜 《唐語林卷一·政事上》:“高祖時, 嚴甘羅,武功人,剽劫, 為吏所拘。上謂曰:‘汝何為作賊?’ 對曰:‘饑寒交迫, 所以為盜?!?/p>
詞由: 隋末政治腐敗, 盜火烽起,群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武功地方有一個人叫嚴甘羅, 因為搶劫而被當地的官吏抓了起來, 送到了李淵那里。李淵就問他:“你為什么要做盜賊呢?”這時, 李淵為太原留守, 武功在他所轄范圍之內。嚴甘羅并不因李淵是最高地方官而惶恐不安, 而是直說做盜賊的原因:“因為家里沒有吃、沒有穿, 挨饑受寒, 實在生活不下去, 迫不得已才做了盜賊?!?/p>
詞義: 饑餓、寒冷, 一齊襲來。交: 相交, 一齊, 同時, 迫: 逼迫,打擊。形容沒吃沒穿,生活極為貧窮。
書證:蔡東藩《唐史演義》第六十五回:“且每日泣諭將士,曉以大義,眾雖饑寒交迫,尚無變志?!薄秶H歌》:“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本唷遏浯涔取罚骸霸趪顸h反動政府,地主奸商的重重盤剝壓榨下面,全村二百多戶人家,全都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
上一篇:成語《食言而肥》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騎鶴上揚州》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