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間不容息》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間不容息:jiān bù róng xī
詞源:《史記·張耳陳余列傳》:“‘且陳王聽讒,還報,恐不脫于禍。又不如立其兄弟;不,即立趙后。將軍毋失時,時間不容息。’武臣乃聽之,遂立為趙王。”
詞由:這是張耳、陳余勸武臣自立為王的話。陳涉在蘄地發難討秦,引兵攻下了陳這個地方。陳地的人勸陳涉自立為王,張耳、陳余勸他不要立自為王。陳涉不聽他們的話,陳涉自立為王,拜陳地的人為將軍。張耳、陳余為左右校尉。打下了趙地以后,這時秦將周章進行反擊。到了邯鄲,張耳、陳余看看陳涉不可能成事,因為他手下的人都占地為王,而陳涉又容易聽信讒言殺戮了許多人,特別是抱怨陳涉不聽他倆的話,又不重用他倆,于是他倆就對武臣說:“你快點自立為王,不要失掉好的機會啊!時間不允許你多考慮。”武臣就聽了他倆,自立為趙王,拜陳余為大將軍,張耳為右丞相。
詞義:時間到了不允許嘆一口氣那么急促。息:喘息。比喻時間短促,事情逼迫,時機不可失。
書證:《淮南子·原道》:“時之反側,間不容息。先之則太過,后之則不逮。”
上一篇:成語《長歌當哭》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聞一知十》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