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聞一知十》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聞一知十:wén yī zhī shí
詞源: 《論語·公治長》:“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 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匾猜勔灰灾?。賜也聞以知二。”子曰: “弗如也, 吾與女。弗如也?!?/p>
詞由: 孔子的學生子貢, 為人謙虛, 有自知之明。有一次, 他與老師在一起閑聊。當他倆聊到顏回的時候, 孔子問道:“與顏回相比, 你覺得你倆哪個強呢?”子貢誠懇地說:“我哪里能比得上顏回呢?顏回他聽到一件事便能推究知道十件事。而我呢, 聽到一件, 至多能推知兩件事。”孔子微笑著說:“我同意你的看法, 你確實比不上顏回。但是, 差一點并不可怕, 只要你刻苦努力, 還是能夠趕上他的。”子貢聽了老師的鼓勵, 激動地說:“我一定銘記老師的教導, 發憤努力?!?/p>
詞義: 聽到一件事,便能從中得到啟發而推知十件事。形容聰明過人。
書證: 漢·無名氏《童子逢盛碑》:“心開意盛, 聞一知十?!鼻濉酋氯恕抖昴慷弥脂F狀》第九十九回:“雖然是他叔祖教導有方, 也是他福至心靈, ……才得一變而為聞一知十的聰明人。”
上一篇:成語《間不容息》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防微杜漸》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