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旗鼓相當》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旗鼓相當:qí gǔ xiāng dāng
詞源: 《后漢書·隗囂傳》:“如令子陽到漢中、三輔, 愿因將軍兵馬,鼓旗相當。”
詞由: 東漢初年, 光武帝劉秀雖然建立了中央王朝, 但邊區地帶還沒有完全統一。公孫述占據了四川一帶當起了皇帝, 還有個叫隗囂的在甘肅一帶自稱西州大將軍。他們之間常常發生爭戰。這時, 劉秀正忙于在東方作戰, 西方部署的兵力很薄弱, 無法同公孫述爭高下。于是想拉攏隗囂, 聯合起來一同對付公孫述。劉秀便寫了一封信給隗囂,信中說:“如果子陽 (即公孫述)侵犯漢中 (陜西南部地區), 騷擾三輔(指長安) 的話, 我希望得到你兵馬的幫助, 這樣, 在那里我們的力量就同公孫述差不多旗鼓相當了。”
詞義: 旗幟和鼓的數字差不多。旗鼓: 古時軍隊中發號施令的軍旗和戰鼓。比喻雙方的力量不相上下。
書證: 《三國志·魏志·管輅傳》南朝·宋·裴松之注引《管輅別傳》:“問 (單) 子春曰:‘吾欲自與卿旗鼓相當。’”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五回:“何孝先自辦此事以來,居然別開生路,與申大善士一幫旗鼓相當,彼此各不相下。”
上一篇:成語《方寸已亂》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無所不至》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