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作奸犯科》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作奸犯科:zuò jiān fàn kē
詞源: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詞由:蜀劉禪建興五年(公元二二七年),諸葛亮率領軍隊北駐漢中,準備征伐曹魏。行前,諸葛亮感到蜀帝劉禪懦弱無能,頗有內顧之憂,所以寫了《前出師表》,懇切希望劉禪深追先帝劉備的遺詔,治理好國政。“表”中強調指出:賞善罰惡要公正嚴明。若有人做奸邪之事,違犯法紀或盡忠為善的,都應交給主管的官吏,來評定應得的懲罰或獎勵,不應該有所偏袒、徇私。
詞義:做了壞事,違犯法紀。奸:壞事。科:法律法令。
書證:明·馮夢龍《二刻拍案驚奇》第三十八卷:“今兒子既在你處,必然是你作奸犯科,誘藏了我娘子,有甚么得解說?”清·嚴復《原強》:“是以國財雖雄而民風不競,作奸犯科、流離顛沛之民,乃與貧國相若。”
上一篇:成語《眾星拱北》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信而有征》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