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眾星拱北》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眾星拱北:zhòng xīng gǒng běi
詞源: 《論語·為政》:“子曰:‘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眾星共(拱) 之。’”
詞由: 春秋時候, 周王室衰弱, 諸侯國之間爾虞我詐, 互相殺伐, 彼此爭霸。統治者為了自身的利益,推行的是極權政治, 百姓如牛似馬, 不堪忍受。但有壓迫必然有反抗, 百姓鋌而走險、聚集起來造反的屢見不鮮。孔子為了維護統治者的利益, 一貫主張推行仁政。他不辭辛勞, 到處奔波, 周游列國, 以三寸不爛之舌勸說統治者 “道 (開導) 之以德”,指出: 如果以德治理天下, 那么, 他就象是天上的北極星, 穩固地安居著, 自會有許許多多的小星在四面八方衛護著他的。
詞義: 眾多的星星拱衛著北極星。拱: 拱衛, 環繞。北: 北辰, 即北極星。舊指賢德的國君, 會得到天下臣民的擁戴、愛護。
書證: 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一折:“恰便是眾星拱北, 萬水朝東。”
上一篇:成語《以力服人》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作奸犯科》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