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規矩準繩》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規矩準繩:guī jǔ zhǔn shéng
詞源: 《孟子·離婁上》:“孟子曰:‘離婁之明, 公輸子之巧, 不以規矩, 不能成方員?!?/p>
詞由: 孟子去拜見魯國的國君, 他們在談到如何治國平天下時, 孟子說:“婁離的明目, 公輸子的巧智,倘不拿著規和矩, 是不能做成方和圓的器具的。師曠的聰耳,倘不拿陰律, 是不能正五音的。就是堯舜的道理, 倘不拿仁政對待百姓, 也不能平國治天下啊!”魯國的國君說:“先生, 我憑仁愛之心, 仁愛之名, 能平治天下嗎?”孟子回答說:“做國君的, 有了仁愛之心,仁愛之名, 然而人民受不到他的恩惠, 就是后世也不去取法他, 這是不行先王仁道的緣故?!濒攪膰辈豢纱卣f:“先生的意思我明白了。光有善心, 還不能行政; 光有法度,還不能算仁道。要想平治天下, 就得取法先王的仁道?!?/p>
詞義: 畫方圓、量平直的工具。規:畫圓的工具; 矩:畫方的工具;準:水準, 量平的工具; 繩: 繩墨, 量直的工具。泛指應遵守法則、標準。亦作“規矩繩墨”。
書證: 漢·王符《潛夫論·贊學》:譬猶巧倕之為規矩準繩以遺后工也。”秦牧《巧匠和竹》:“他們還是嚴守一定的規矩繩墨的, 只是在一個巨大的范圍內, 加以變化罷了?!?
上一篇:成語《見獵心喜》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計出萬全》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