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肆無忌憚》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肆無忌憚:sì wú jì dàn
詞源:《禮記·中庸》:“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詞由:孔子主張行中庸之道,所謂中庸之道就是待人處事不偏不倚,恰到好處。后來有人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中庸的道理,唯有君子能堅持做到;而小人卻往往違背中庸的道理,這是什么緣故呢?孔子的門徒子思有一次談了這個問題。子思引用孔子的話說:“我祖孔子常說,中庸之道按天性是人人都應該做到的。但事實上,只有德性高的君子才能達到,而無德性的小人總是違背了中庸之道。這是什么原因呢?因為有德性的君子,靜能修身養性,動能省察檢點,時時謹慎行事。而無德性的小人,則靜不能修身養性,動不能省察檢點,常常任性妄為,肆無忌憚。”
詞義:任意胡作非為,沒有一點顧忌。肆:任性,放肆;忌:指顧忌;憚:畏懼。
書證:《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惟知怨望朝廷,不知已有何功,而敢如此肆無忌憚,恐于爾輩不便!”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四回:“這里歸他一人獨辦,更可以肆無忌憚, 任所欲為。”郭沫若《黃河與揚子江對話》:“她們都是橫沖直撞, 真真是肆無忌憚。”
上一篇:成語《聚米為山》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背水一戰》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