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精衛填海》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精衛填海:jīng wèi tián hǎi
詞源: 《山海經·北山經》:“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媧。女媧游于東海, 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以堙于東海。”
詞由: 傳說遠古時代炎帝神農氏有一個小女兒, 名叫女媧。有一天,她駕著一葉輕舟去游東海。忽然,東海風起濤涌,將小船掀翻,女媧被海水吞噬。但女媧不甘心被海水淹死, 她的精靈變為一只美麗勇敢的小鳥。由于她飛翔時叫著“精衛!精衛!”故她被稱為“精衛。”精衛住在發鳩山上, 一心要填平那個可恨的大海。于是她每天從西山銜一枝樹枝, 或一顆小石子飛投東海。咆哮奔騰的大海嘲笑道: “小鳥兒算了吧, 就算你干上百萬年, 也別想將我大海填平!”翱翔在高空的精衛毫不猶豫地回答道:“就是干到一千萬年、一萬萬年, 干到世界末日, 我也要將你填平!”從此以后, 精衛更加不休息, 往返飛翔, 把西山的樹枝和石塊銜投東海。”
詞義: 精衛銜來木石, 決心填平大海。比喻深仇大恨, 立志必報。亦比喻不畏艱難, 矢志不移的堅毅精神。精衛: 古代神話中的鳥名。
書證:晉·陶淵明《讀山海經》詩:“精衛銜微木, 將以填滄海。”清·阮葵生 《茶余客話·卷十·評酒評詩》:“賓南如精衛填海, 每不自量。”
上一篇:成語《管中窺豹》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精明強干》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