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面之識是什么意思
【典源】《后漢書·應奉列傳》注引吳·謝承《后漢書》曰:“ (應) 奉年二十時,嘗詣彭城相袁賀。賀時出行閉門,造車匠于內開扇出半面視奉,奉即委去。后數十年于路見車匠,識而呼之。”
【今譯】 后漢應奉聰明強記,他二十歲時,去彭城拜望袁賀。袁賀出門不在,造車匠人開門露出半張臉來看應奉,應奉離去。數十年后在路上遇見車匠,應奉仍認識他。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人記憶力好;或形容相交不深。
【典形】 半面、半面曾記、半面之舊、門間半面人、半面相看、半面新。
【示例】
〔半面〕 唐·元稹《別李三》:“半面契始終,千金比然諾?!?/p>
〔半面曾記〕 宋·姜夔《解連環》:“道郎攜羽扇,那日隔簾; 半面曾記。”
〔半面之舊〕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中朝無緦麻之親,達官無半面之舊。”
〔門間半面人〕 宋·陳師道《寄單州張朝請》:“平生天上張公子,尚記門間半面人。”
上一篇:半部論語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華佗死獄,青囊不傳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