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牛驥同皂》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牛驥同皂:niú jì tóng zào
詞源: 漢·鄒陽《獄中上梁王書》:“何則? 以其能越攣拘之語,馳域外之議, 獨觀乎昭曠之道也。今人主沉諂諛之辭,牽于帷裳之制,使不羈之士,與牛驥同皂。此鮑焦所以憤于世也。”
詞由: 梁孝王打算刺殺大臣愛盎,鄒陽極力勸阻。公孫詭乘機在梁孝王面前說鄒陽的壞話, 梁孝王就把鄒陽抓起來關進牢獄。鄒陽在獄中寫信給梁孝王, 信中勸他不要聽信左右的讒言, 其中說:“秦王信用左右的人而亡國, 周文王任用呂尚為相是因為周文王能夠擺脫左右的偏見之語,聽取朝外人士的意見。現在你卻迷醉于阿諛奉迎的贊揚中了,這實際上是受左右的牽制。牛馬是不能同槽的, 有識之士怎么可以和世俗之人在一起呢? 周代有個叫鮑焦的人, 他就是甘心窮困, 不愿和庸才同流合污, 最后抱木而死的啊!”
詞義: 牛和千里馬養在一個槽里。驥: 千里馬, 比喻杰出的人才;皂:牲口槽。比喻賢愚不分混雜在一起。亦作“牛驥共牢”。
書證: 宋·文天祥《正氣歌》:“牛驥同一皂, 雞棲鳳凰食。” 《晉書·張載傳》:“及其無事也,則牛驥共牢,利鈍齊列, 而無長途犀革以決之,此離朱與瞽者同眼之說也。”
上一篇:成語《炙手可熱》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男盜女娼》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