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炙手可熱》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炙手可熱:zhì shǒu kě rè
詞源:唐·杜甫《麗人行》詩:“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詞由:唐玄宗李隆基后期,寵愛楊貴妃,沉湎在酒色之中。他任用楊貴妃的堂兄楊國忠當宰相,弄得朝政日益腐敗,人民生活越來越困苦。而楊家則橫征暴斂,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公元七五三年三月三日,楊貴妃到曲江江邊游賞春光,舉辦野宴,聲勢之顯赫,酒食之豐盛,真是轟動一時。詩人杜甫對楊家兄妹這種揮霍無度而不管人民死活的行為極為憤慨,于是寫了《麗人行》詩,大膽揭露和諷刺了楊氏兄妹的奢侈生活和囂張氣焰。其中有兩句說:“楊氏位高權重,氣焰極盛,可說是熱得燙手,無與倫比;人們要小心謹慎,不要靠近他們,以免惹得丞相大人發怒生氣。
詞義:熱得燙手。炙:火烤。比喻氣焰很盛,權勢極大。
書證:《新唐書·崔鉉傳》:“鉉所善者,鄭魯、楊紹復、段瑰、薛蒙,頗參議論。時語曰:‘鄭、楊、段、薛,炙手可熱;欲得命通,魯、紹、瑰、蒙,”郭沫若《少年時代·反正前后》:“宣統小兒皇帝一即位, 把一時炙手可熱的袁世凱謫貶, 大大地起用滿人親貴, 使漢人不得入掌軍機。”
上一篇:成語《清規戒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牛驥同皂》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