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吃一塹長一智》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吃一塹長一智:chī yī qiàn cháng yī zhì
詞源:《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平子每歲賈馬,具從者之衣屨而歸之于乾侯。公執(zhí)歸馬者賣之,乃不歸馬。衛(wèi)侯來獻其乘馬日啟服, 塹而死。公將為之櫝。”
詞由: 平子每年都要到乾侯這個地方來買馬, 買了馬后, 把跟隨而來的人的衣服、鞋子都留了下來。有一年, 魯昭公在乾侯這個地方等待晉國的接見, 看見平子來買馬, 就說要把自己的馬賣給他。平子當然同意, 付了錢, 但魯昭公卻又不把馬給他。這時候, 衛(wèi)侯送一匹好馬名叫啟服的, 給魯昭公, 可是在送來的路上,馬跌到溝壑里去死掉了。魯昭公非常痛惜, 要用棺木來葬這匹名馬。
詞由: 受到一次跌到溝里的教訓,就增加一點防止栽到的才干。吃一塹: 受到一次挫折、困難的教訓。比喻吃過一次虧就增長了一分才智。
書證: 毛澤東《實踐論》:“人們經(jīng)過失敗之后, 也就從失敗取得教訓,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適合于外界的規(guī)律性, 人們就能變失敗為勝利,所謂‘失敗者成功之母’,‘吃一塹長一智’, 就是這個道理。”
上一篇:成語《發(fā)蹤指示》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味如雞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