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相如病渴》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相如病渴:xiāng rú bìng kě
詞源:《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口吃而善著書。常有消渴疾。與卓氏婚,饒于財(cái)。其進(jìn)仕宦,未嘗肯與公卿國家之事,稱病閑居,不慕官爵。”
詞由:漢朝的司馬相如有口吃病,說話不流暢,可是會寫文章。他的辭賦寫得可說是達(dá)到了至高的境界。他身體上也有個慢性病,就是口渴要多飲水。他和卓文君結(jié)婚以后,就開個小店做生意。經(jīng)濟(jì)雖不富裕,可兩人生活得很自在。后來被推薦到京城去做官,可是他對做官并不感興趣,特別是不愿意和那些官老爺打交道。所以他就借口身體不好,蹲在家里不去任職。司馬相如是一個不慕官爵的人。
詞義:司馬相如借口有消渴病,不去做官。病渴:有消渴的病。比喻對做官沒有興趣。
書證:宋·黃庭堅(jiān)《水調(diào)歌頭·茶》:“相如,雖病渴,一觴一詠,賓有群賢。”宋·呂渭老《水龍吟·寄竹西》:“聞道相如病渴,念文君,白頭新句。相思兩地,無窮煙水,一庭花霧。”宋·陸游《秋思》:“相如病渴年來劇,釀酒傾家畏不供。”
上一篇:成語《目不窺園》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看殺衛(wèi)玠》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