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簡單單一個和,轟轟烈烈我中華。
——題記
以和為貴,和平共處
歷史的車輪滾滾而來,我們不難看出中華民族歷來奉行“以和為貴”的行為準則。和,即為和平。而透過這個和字,我悟出了“弱國無外交”的真諦。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被人欺侮,被人蹂躪,被人以4.5億兩白銀羞辱。國將不存,民不聊生。若是可以給列強當頭一棒,晚清政府又何必以出賣主權的方式換取短暫的和平?與列強和解,透出的卻是國人的無力。我仿佛看見李鴻章捂著臉頰上的傷口向日本天皇講述中國“以和為貴”的美德。
反思這段歷史,清朝的屈辱,民族的危機歸根到底是由于與列強的實力太過懸殊。當西方列強操縱“珍妮機”時,古老的中國還在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和?那是強者與強者之間的妥協與退讓,與弱者無關。
時至今日,中華民族仍在奉行“以和為貴”的行為準則。近日,美國無端向中國發起帶有霸權主義色彩的貿易戰。增加關稅,限制華企等下三濫的手段被美國用的不亦樂乎。可他們忘了,現在是一百年后,經過改革開放的洗禮,中國早已擁有攀登高峰的實力。中國的GDP已達到世界第二,國產001A號航母于今年四月順利下水,中國的高鐵在多國飛馳。。。。。。
我們不怕打,“經歷了五千年風風雨雨的中華民族什么樣的陣勢沒見過?”崇尚和平,我們不愿打,“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是什么讓中國擁有如此大的底氣?是國家實力!中國順應全球化的潮流,在偉大的復興路上越走越遠。
以和為貴是建立在和平共處之上的美德,而國家實力是這一切的保障。和,是中國用其所展現出來的大國風范引領的新風尚。
和衷共濟,眾志成城
和,即和衷共濟,即大家一條心共同渡過江河。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的認識結晶。春秋戰國時期的管仲與鮑叔牙,三國時期的張遼與樂進,抗日戰爭時期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朝鮮戰爭中高度團結和動員了的中國人民。。。。。。團結之心早已深深種在中國人的血脈深處。
鴉片戰爭中,鐵血戰士手挽手“血積刀柄,滑不可握,猶大呼殺賊!”臺灣人民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他們同大陸人民一樣血脈里流著團結的血。臺灣人民的反割臺戰爭從1895年一直持續到抗戰勝利,“愿人人戰死而失臺,不愿拱手而讓臺!”民族危亡之際激發出來的團結之心向來可歌可泣!
中華民族歷來就是團結的民族!
一個“和”字僅有八畫,可它傳達給后人的卻是無盡的寶藏。
作文點評:
好棒!!!寫的非常有氣勢!
上一篇:董田田《和之歌》議論高中作文
下一篇:展可可《和之美》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