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殘兵敗將》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殘兵敗將:cán bīng bài jiàng
詞源: 《明成化說唱詞話·花關索貶云南傳》:“關公、周倉便走,引殘兵敗將,直走到玉泉山下,又被吳王軍起身當住關公人馬一日一夜。”
詞由:關云長在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之際,得意忘形,便提兵攻打樊城。虎視眈眈的東吳,眼見是一個奪取荊州的極好機會。便乘荊州空虛之際,一舉而得之。荊州的臂膀公安、南郡又相繼投降東吳。關云長回兵救荊州,卻被吳軍圍困在彈丸之地的麥城。大水傾瀉而來, 粒泥怎么能夠擋得住? 結果關云長被呂蒙抓住, 孫權下令殺害,周倉自刎而亡。為美化關云長, 便杜撰出在玉泉山顯圣的事來。
詞義: 打敗的將領和殘存的兵士。后喻戰敗的一方。
書證: 《太平天國故事歌謠選·黃草嶺上敗清兵》 :“就這樣, 馬蘭泰狼狽不堪地帶領一部分殘兵敗將逃命去了。”楊朔《百花山》:“敵人的殘兵敗將被各路解放大軍團團圍住。”曲波 《林海雪原》 三七:“佞匪又轉向那一撮殘兵敗將動員起來。”
上一篇:成語《欺世盜名》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毛寶放龜》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